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中國古代服飾藝術巨作~ 跨越歷史長河,中華服飾七千年實物彙整, 以物證史,研究者必備資料集。 【上冊內容】 ◎第一章 中華服飾探源 ◎第二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服飾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服飾 ◎第五章 魏晉南北時期的服飾 ◎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服飾 【下冊內容】 ◎第一章 宋代的服飾 ◎第二章 遼、西夏、金與元代的服飾 ◎第三章 明代的服飾 ◎第四章 清代的服飾 ◎第五章 中華服飾文明邁向平民化、大眾化 中華服飾源於舊石器時代,在7000年前, 已經發明絲、麻等紡織物縫製的衣冠鞋靴等配套的服飾, 和用骨、角、貝、玉、陶等材料製造的美化生活的裝飾品。 中華祖先在新石器時代創造的豐盛華美的原始服飾文化,舉世獨步。 夏商周時期,中華服飾進入以「禮」為規制的發展階段, 服飾意識與天地同構,內涵深邃。 漢代以後,以儒學為理念的服飾制度,使服飾品類和材質工藝不斷發展提升。 數千年來,華夏服飾不斷受到少數民族和域外異質服飾文化的滋養, 使中華服飾不斷創新和豐富,形成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服飾傳統,為世人所稱羨。 本書根據以物證史的理念,按歷史順序, 以最簡明易懂的文字與服飾實際文物的圖片相對照, 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自原始社會至今的服飾發展, 注重介紹服裝形式、服飾制度、服裝面料、服飾紋樣、首飾配飾的具體面貌。 特別著重考古科學的成果與歷史文獻相印證,內容豐富,史料詳實,附圖精美, 各圖均有詳細圖文說明,適合高等院校專業教學教材, 以及作為戲劇影視界服裝設計、服裝裝飾界創新設計、 美術工作者專業創作和藝術品收藏者鑑別真偽的優良讀物, 為迄今出版的中國服飾藝術史類書籍中內容最全面、圖片最豐富、編排最科學, 具有歷史研究價值、藝術鑑賞價值、收藏價值且兼具普及價值的學術巨著。 本書特色 ◎師承沈從文,繼《中華服飾五千年》古服飾研究另一高峰: 3大服飾研究權威攜手合作,從夏商周~隋唐五代、從宋代~民國,中國古代服飾藝術第一手史料彙整,體現中華一脈相承的七千年服飾文化,為該領域必備經典著作。 ◎以物證史,體現各朝代官場、民間服飾制度、文化變遷之軌跡: 各朝代服飾特徵、官服制度、民間流行衣裝、服飾禁忌、改革等分章節介紹,圖文相佐,流變清晰,體現服飾發展歷史和與之相伴相生的服飾禮儀。 ◎首飾與其他穿戴象徵,多彩紛呈的中國傳統工藝形成內涵探討: 首飾、配飾、冠帽、鞋履、帶鉤、篦梳……史料不清處以手繪補足,各藝術形式交織並陳,體現著裝者身分地位、財富、品味考究,形式,考證、記錄扎實。
《上冊》 .第一章 中華服飾探源 .一、中國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 .二、中國人創造衣服邁出的第一步 .三、中華原始服飾的發祥期 .四、中華原始服飾藝術初度輝映的新石器時代 (一)紡織衣料的發明創造 (二)獨具特色的服裝配套 (三)豐盛華美的原始首飾 .第二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服飾 .一、夏商西周服飾文化的背景 .二、夏商西周的章服制度 (一)禮服 (二)一般服裝 (三)舄履 .三、軍戎服 .四、王權與德化的標誌—─「十二章」服飾紋樣 .五、夏代的服飾 .六、商代的服飾 (一)商代的衣料 (二)商代的服飾色彩 (三)商代的服飾款式 (四)晚商蜀國魚鳧王的四件配套龍紋禮衣 (五)距今3000多年前天山南北居民的服飾 .七、西周的服飾 (一)西周的宗法制和「中華」、「華夏」之名的來歷 (二)西周的衣料 (三)西周的著裝人物資料 .八、商周時期的首飾佩飾 (一)髮飾 (二)冠飾 (三)耳飾 (四)頸飾 (五)臂飾 (六)佩璜 (七)其他玉佩 (八)手飾 (九)冥衣玉具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 .一、中華服飾文化變革的第一個浪潮 (一)服飾用料的發展 (二)服裝色彩觀念的改變 (三)服裝配套結構的變革 (四)工藝技術的發展 (五)服飾觀念的發展 .二、春秋戰國時期服飾文化的考古發現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服裝材料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紋樣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服裝款式 (四)春秋戰國時期的首飾佩飾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服飾 .一、服飾文化綜合發展的歷史時代 .二、秦始皇時代的堅甲利兵 (一)20世紀世界考古的奇蹟 (二)秦國軍隊的服裝 .三、漢王朝的服飾制度 (一)漢代的冠制 (二)漢代的朝服 (三)漢代的一般服裝 (四)漢代的鞋靴 (五)漢代的冥服 .四、考古發現的漢代服飾資料 (一)服裝、服飾用料 (二)由西漢到東漢、三國服飾紋樣的演變 .五、秦漢時期的首飾和佩飾 (一)髮飾 (二)耳飾 (三)頸飾 (四)臂飾 (五)指環 (六)帶鉤、帶扣、帶鐍 (七)佩玉 .第五章 魏晉南北時期的服飾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文化的特徵 .二、漢、胡服飾文化的傳移 .三、褲褶、裲襠、半袖衫的流行 (一)褲褶 (二)裲襠 (三)半袖衫 .四、筩袖鎧、裲襠鎧、明光鎧 .五、冠帽形制的變遷 .六、文士的服飾風尚 .七、婦女服裝的演變 .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紋樣 (一)利用圓形、方格、菱形及對稱的波狀線組成幾何骨骼,填充動物紋或花葉紋 (二)聖樹紋 (三)天王化生紋 (四)小幾何紋 (五)波斯薩珊式聯珠佛面紋及聯珠豬頭紋 (六)聯龕立佛瑞獸紋 (七)中亞波斯式裝飾紋樣 .九、考古發現南北朝時期的服裝實物 .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首飾實物 (一)髮飾 (二)帽飾金博山 (三)耳飾 (四)佩飾 (五)金奔馬飾件 (六)金環 (七)指環 (八)帶具 .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服飾 .一、隋朝的服飾制度 (一)隋文帝衣著簡樸 (二)隋煬帝「肩挑日月、背負星辰」的冕服款式 (三)大業年間的女裝 (四)北方及西部少數民族的服裝 (五)從隋俑所見的服裝形式 (六)纏鬚之風 (七)波斯薩珊朝聯珠紋紋樣的內傳 .二、唐代服飾文化的背景 .三、唐代的冠服制度 .四、唐代的冠帽制度 (一)襆頭 (二)進賢冠 (三)平巾幘和武弁 (四)籠冠與貂、蟬 (五)鶡冠 (六)通天冠 (七)進德冠 .五、唐代平民服裝 .六、唐代吐蕃、回鶻、龜茲貴族服裝 .七、唐代女裝的演變 (一)襦(或襖、衫)、裙裝 (二)帔帛 (三)裲襠、半臂和背(褙)子 (四)羃羅與帷帽 (五)女著男裝 (六)回鶻裝 (七)唐代的舞蹈服裝 (八)唐代女鞋 .八、五代服飾 .九、隋唐五代婦女的髮型與面妝 .十、隋唐五代時期的甲衣 .十一、隋唐五代時期的服飾紋樣 (一)聯珠團窠紋 (二)寶相花紋 (三)瑞錦紋 (四)散點式小簇花、小朵花 (五)穿枝花 (六)鳥銜花草紋 (七)狩獵紋 (八)幾何紋 (九)其他類型的紋樣 .十二、隋唐五代的首飾佩飾 (一)髮飾 (二)耳飾 (三)頸飾 (四)臂飾 (五)指環 (六)腰帶帶具 《下冊》 .第一章 宋代的服飾 .一、封建衰敗期封閉保守的文化背景 .二、宋代的冠服制度 .(一)祭服 .(二)通天冠、遠遊冠服 .(三)朝服 .(四)公服 .(五)時服 .(六)襆頭形制的變化 .(七)宋代文人的巾帽 .(八)宋代的甲胄 .(九)宋代命婦的服裝 .三、宋代男子的一般服裝 .(一)袍 .(二)襦、襖 .(三)短褐 .(四)褐衣 .(五)衫 .(六)直掇 .(七)襴衫 .(八)道衣 .(九)鶴氅 .(十)褙子、半臂 .(十一)旋襖與貉袖 .(十二)宋代平民百姓所穿服裝 .(十三)宋代大理國 .四、宋代婦女的一般服裝 .(一)襦、襖 .(二)衫 .(三)袍 .(四)褙子 .(五)半臂 .(六)背心、裲襠 .(七)圍腰 .(八)抹胸、裹肚 .(九)裙 .(十)褲、褌(裩) .(十一)足履 .五、宋代婦女的頭飾 .(一)冠飾 .(二)髮式 .(三)花子 .六、宋代流行的服飾紋樣 .七、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的服飾 .(一)褂 .(二)單衣 .(三)褙子 .(四)夾衣 .(五)背心 .(六)褲 .(七)裙 .(八)抹胸 .(九)佩綬 .八、福州茶園山南宋墓及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的服飾 .九、1987年貴州平壩棺材洞出土的宋代蠟染棉布服裝 .十、江蘇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服飾 .(一)短衣 .(二)褲 .(三)衫 .(四)絲綿袍 .(五)抹胸 .(六)裳 .(七)絲綿蔽膝 .(八)菱紋綺履 .(九)紬襪褲 .(十)羅面貼繡褡褳 .(十一)漆紗襆頭 .十一、出土的宋代首飾品 .(一)髮飾 .(二)耳飾 .(三)頸飾 .第二章 遼、西夏、金與元代的服飾 .一、遼國服飾 .(一)遼國服制 .(二)契丹人的髮式 .(三)遼國皇后服飾 .(四)遼國服裝對漢族的影響 .(五)繪畫作品描繪的契丹人服飾形象 .(六)遼國的服裝和首飾文物 .二、西夏服飾 .(一)西夏建國的歷史 .(二)西夏人服飾形象的資料 .(三)出土的西夏紡織衣料 .三、金代服飾 .(一)金代服飾制度 .(二)《金史‧輿服志》所記男子官服形式 .(三)《金史‧輿服志》所記女子服飾 .(四) 考古發現的金代服飾 .四、元代服飾 .(一)元代蒙古人的髮式 .(二)元代的冠服制度 .(三)元代的質孫服 .(四)元代的禁服令 .(五)元代的女服 .(六)元代的服飾名目 .(七)出土的元代首飾 .五、遼、西夏、金、元時期的服飾紋樣 .第三章 明代的服飾 .一、明代服飾發展的背景 .二、明代的官服制度 .(一)皇帝冠服 .(二)皇后冠服 .(三)文武官冠服 .(四)命婦冠服 .(五)明代冠服的禁令 .(六)明代服裝的幾種基本款式 .(七)明代的巾帽 .(八)明代的履制 .(九)明朝中後期服飾風尚的變化 .三、明代的絲綢衣料 .(一)緞類 .(二)絹類 .(三)羅類 .(四)紗類 .(五)紬類 .(六)改機 (雙面錦) .(七)絨類 .(八)綾類 .(九)絲布 .(十)錦類 .(十一)緙絲 .四、明代的服飾紋樣 .(一)明代龍袍的幾種款式紋樣 .(二)明代宮中的時令服裝花式 .(三)明代服飾紋樣中的吉祥圖案 .(四)明代服飾紋樣的藝術特色 .五、北京定陵出土絲綢文物的保護與科學複製 .六、明墓出土的首飾佩飾 .(一)首飾 .(二)耳飾 .(三)手飾和臂飾 .(四)琥珀念珠 .(五)七事兒 .(六)腰帶 .(七)佩飾 .(八)紐扣 .第四章 清代的服飾 .一、清代服飾發展的背景 .二、清代的冠服 .(一)冠帽 .(二)清代男子冠服 .(三)清代婦女冠服 .(四)清代冠服配飾 .三、清代一般服飾 .(一)清代男子一般服飾 .(二)清代女子一般服飾 .四、清代軍戎服 .五、清代宗教服裝 .(一)道教服裝 .(二)佛教服裝 .六、清代戲劇服裝 .七、上用衣料盒 .第五章 中華服飾文明邁向平民化、大眾化 .一、太平天國服裝 .二、袁世凱復辟帝制 .三、孫中山先生創導的中山服 .四、旗袍的黃金時代 .五、衫裙裝的簡化 .六、婚禮服 .七、女衫 .八、斗篷 .九、列寧裝、軍便服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黃能福 黃能福,原名黃能馥,男,漢族,浙江省義烏市人,1927年出生。1942年義烏縣立初中肄業後在家務農,1949年被母校聘為語文教員。1950年考入杭州國立藝專。1953年因院系調整轉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當年本科畢業留校讀研究生,並任工藝美術研究室祕書,全國第一屆民間美術展覽會會場管理組副組長、少數民族館館長。1955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助教。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調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61年兼任文化部高等藝術院校統一教材編選組員兼祕書。1982年起歷任中國流行色協會學術顧問、專家委員會委員。1983年任國家科委、科技館赴加拿大「中國古代傳統科技展覽會」紡織科技顧問。1987年任中國絲綢博物館籌建處總顧問。1988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退休,同年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副校長兼實用美術部主任。1992年任紡織工業部服飾博物館總顧問。1994年任北京現代實用美術學院名譽院長。1961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1年加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並任中國工藝美術館顧問,中國雲錦協會顧問。2008年10月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獎。2009年5月受聘為蘇州大學兼職教授。2010年任新版50集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服裝顧問。 陳娟娟 女,北京人,漢族,1936年出生。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古代絲綢文物複製中心副主任。曾先後擔任中國絲綢博物館籌建處顧問、蘇州絲綢文物複製中心副主任、中國絲綢文物研究複製學術顧問、中國服飾藝術博物館籌建處顧問、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府刺繡顧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服飾研究會研究員。1956年進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師從沈從文先生研究中國古代織繡文物。四十餘年,一直從事古代織繡文物的研究、分析、鑑定工作,為故宮及兄弟博物館分析鑑定了數以萬計的織繡文物。 主要學術著作見黃能福簡歷中的合著部分;此外還與他人合著《國寶》、《故宮博物院藏寶錄》等,並在《文物》、《文物報》、《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等學術報刊發表專業論文四十餘篇。2005年其專著《中國織繡服飾論集》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編入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2002年3月,被《中國文物報》評選為全國文博考古界百位學術成就顯赫、治學經驗豐富、極具創新精神的專家學者之一。 黃 鋼 男,北京人,漢族,1961年出生。著名織繡文物收藏家、畫家。1984年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2000年個人作品在德國慕尼黑、柏林、漢堡、法蘭克福聯展,並在中國香港J畫廊舉辦個人展。2001年在法國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在美國紐約、芝加哥參加亞洲藝術博覽會和IN SEARCH OF畫廊畫展。2002年在美國紐約寶林畫廊參加紐約博覽會畫展和上海藝術博覽會畫展。2003年在美國聖達菲組閣畫廊舉辦個人作品展,在美國西雅圖沃爾茨畫廊參加亞洲現代藝術聯展及美國芝加哥沃時畫廊芝加哥藝術博覽會畫展。2004年參加美國匹茲堡藝術學院畫廊中國藝術家聯合巡展、韓國漢城國際博覽會及北京國際畫廊藝術博覽會畫展。 2005年在美國聖達菲組閣畫廊舉辦個人畫展。2006年在中國臺灣平畫廊舉辦個人畫展。2007年在法國巴黎JGM GALLERY參加「毛,當代視覺」畫展,在北京A空間參加北京與紐約十位藝術家聯展,在中國香港安娜寧畫廊及新加坡坡林大畫廊舉辦個人畫展。2008年在中國臺灣亞洲藝術中心舉辦「北京的記憶」個人作品展,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遠方的呼喚」個人作品展,並參加北京的「新東方精神」、「藝術史裡外」、「流動的星」等聯展。2009年參加由深圳美術館、湖北美術館舉辦的「歷史的圖像」展,參加由日本東京都美術館主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2006年 編著《中國龍袍》(與黃能福合著),由紫禁城出版社與漓江出版社聯合出版。2008年 11月由保利藝術博物館、凱旋藝術空間編著《黃鋼 HUANG GANG》大型畫冊,由人民美術出版。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