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今日的「政治」一詞,說是從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而來,一點也不為過! 本書將讓我們找到面對「政治」的新可能性,不能僅要求在民主生活中各種「權利」應獲得什麼保障,而是要從「義務」的觀點來想想我們如何可以貢獻於所處的政治共同體,因為亞里斯多德一直視政治是個人存有的不可缺部分,且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本書中,亞里斯多德分析最佳政體所依據的核心觀念乃是「裨益」(good,本書譯為善)與「德行」(virtue)。什麼樣的生活可以為人帶來「裨益」,因而獲致幸福?而要什麼樣的「德行」才可以讓人獲致如此的「裨益」?「裨益」有三類:外在於人的;身體的;靈魂的。第一類例如財富;第二類如健康長壽等;而第三類則是亞里斯多德認為最重要、也是最高等級的「裨益」,那就是某種有益於靈魂、可讓靈魂狀態提升之物,例如德性(靈魂之滋養品)與智慧(使靈魂理性和諧)等。若以此觀點來看,對個人言最好的生活也就是對政治體最好的生活,反之亦然。然只有一種政治體制可以達成這個目的:那就是民治政治(democracy),在其中,因為公民們同時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因此每一個人都能獲致自由,發揮其能力,鍛鍊其智性與成就其德行,最後成為一個充分實現人之所以為人的潛能的人。
卷一:家計的理論 卷二:回顧理想城邦 卷三:邦民身分與城邦體制 卷四:現行的政治體制及其各種形式 卷五:政治體制變革與動亂的緣由 卷六:建構穩定民治與寡頭政體的方法 卷七:政治的理念與教化原則 卷八:青少年的教養
作者簡介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西元前322年) 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其父曾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祖父的御醫,他是柏拉圖的學生,後來在柏拉圖阿卡德摩學園任教二十年,於柏拉圖去世後離開雅典。西元前342年返回馬其頓擔任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的老師,影響了亞歷山大大帝對科學和知識的重視。西元前335年亞歷山大去世後,於雅典開辦自己的萊西姆學院,於此期間,他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由於亞氏與其弟子常漫步於庭院有頂蓋的走廊討論問題,因此有「逍遙學派」之稱。其作品多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甚至是他學生的課堂筆記。西元前342年,雅典人開始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他和亞歷山大的關係,被指控不敬神而不得不至卡爾基避難,一年之後病逝。他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也是集大成者,被稱為古代最博學的人,對後來的西方科學和哲學的影響十分巨大。著作豐富,知名作品有:《工具篇》、《論靈魂》、《物理學》、《形上學》、《尼科馬可倫理學》、《政治學》和《修辭學》等。 譯者簡介 蕭育和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人員,研究專長為當代政治哲學及當代歐陸政治思想。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