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如何談論愛? 每個人都渴望著愛,從父母、親人、朋友、愛人身上所得著的愛,讓我們的生命圓滿、發亮。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許多時候,從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發現的只有冷漠,而更多時候,是「以愛之名」造成的傷害。 被愛的渴望是那麼強烈,於是我們四處找尋協助,然後才赫然發現,真正懂得愛的人原來那麼少,於是我們也開始變得冷漠,或者是被偶然體驗的愛之烈焰所吞沒。 幸運的是,在這條尋愛之路上,仍然有許多真正懂得愛的智者,向我們闡明愛的可能。來自愛爾蘭,魯益師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基督教護教家與神學家,正是其中一人。在他年逾六十的晚年歲月,魯益斯用《四種愛》這本經典,融鑄了他一生的愛之經歷,與畢生所累積的神學、哲學、文學的學思,向我們闡明人類之愛的美好與危機,以及上帝之愛所帶來的更新契機。 魯益師不只細數需求之愛、付出之愛與欣賞之愛的差別,同時也說明物愛、親愛、友愛、愛情與仁愛的分別。在論述各種愛的特性時,也反映出魯益師對於時代問題的敏銳洞察,與妻子喬依(Joy)之間的深刻愛情,與同行友人「淡墨會」成員的惺惺相惜、望向同一目標的心靈相通,當然,還有來自上帝的仁愛如何使我們的愛得以謙卑下來與改變轉化。 這是一本用六十年歲月鑄成的愛之經典,在睿智又澄澈如同天真孩童的文字中,每一位渴求愛、期盼更深體驗愛的讀者,都可從中獲益,踏上那條愛的真實道路。
第1章 導言 Introduction 「愛唯有不再變成上帝,才不再淪為魔鬼」。這句話當然也可以改述為:「愛一旦變成上帝,亦即淪為魔鬼。」 第2章 物愛 Likings and Loves for the Sub-human 需求之愛自貧乏中向上帝呼求;給予之愛渴望侍奉上帝,甚至為上帝忍受苦難;欣賞之愛說:「我們因為祢無上的榮耀稱謝祢。」 第3章 親愛 Affection 親愛是最平凡的愛,從不張揚。人們可能以愛情、友誼而傲,親愛卻很謙遜,甚至躲躲閃閃、滿面羞澀。 第4章 友愛 Friendship 情侶總是談論彼此的愛情,真正的朋友幾乎從不談彼此的友愛;情侶通常面對面,沉浸在彼此之中,真正的朋友則肩並肩,沉浸在某個共同的興趣之中。 第5章 愛情 Eros 愛情的偉大中潛伏著危險。愛情一向以上帝的口吻說話。他全身心地投入,將幸福置之度外,超越對自我的關注──這些聽起來彷彿是來自天國的消息。 第6章 仁愛 Charity 不是上帝的愛取代了自然之愛(彷彿我們需要把銀子扔掉,騰出地方放金子似的),而是自然之愛應召充當仁愛的形式,同時仍然保持為原來的自然之愛。
作者簡介 魯益師(1898-1963) 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基督教思想家、文學家,著作類型繁多,影響力至今不墜,巴刻稱其有如「當代福音派的阿奎那、奧古斯丁和伊索」。也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牛津人」。他一生中,完成超過三十本的著作,範圍擴及學術、散文、小說、詩集等各領域,比如《納尼亞傳奇》、《小心魔鬼很聰明》、《四種愛》、《反璞歸真》、《開往天堂的巴士》、《痛苦的奧祕》、《禱告的奧祕》等等。 譯者簡介 汪詠梅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學博士,曾在加拿大維真學院、台灣神學研究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做訪問學者,目前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魯益師的神學思想。著有《理性、浪漫主義和基督教:C.S.路易士神學思想研究》,譯有《異教徒》、《四種愛》、《反璞歸真:純粹的基督教》、《聆聽智者:與C.S.路易士相伴365日》(合譯)、《神之簡史》(合譯)等書。魯益師的思想之於她,不只提供學術上的養分,更是生命上的深遠啟迪。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