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終於有條件去面對過去, 而且得開始與過往建立起聯繫才能照亮未來, 否則路走不下去了。
吳耀忠,一個從小就以牙醫父親的齒模石膏當畫筆,以三峽老街騎樓地板作畫布的天才畫家,小學五年級老師為他舉辦個展,二十歲拜師寫實主義大家李梅樹,作品多次入圍省展、台陽美展,但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卻是為摯友陳映真小說所繪製的封面,《夜行貨車》、《將軍族》、《第一件差事》……,文學思想相互激盪,畫家與作家的名字緊密相連,如果沒有一九六八年那場翻天覆地的「民主台灣聯盟」案,如果沒有那段摧殘身心的牢獄之災,他們會發出什麼不同的故事呢?
除了認真尋找吳耀忠的畫作外 我們想不出能夠觸碰到吳耀忠孤獨靈魂的其他方法
本書收錄吳耀忠不同階段的照片、手稿與友人書信,見證畫家跌宕起伏的一生。
「尋畫」過程是一段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不僅尋畫、也尋找吳耀忠的身影,然而相較於他所做過的事、所受過的苦,吳耀忠留在台灣社會的身影竟是如此的單薄和模糊。幾位人文學科的年輕學子知道我們在尋畫,總會好奇地問:『你們在尋誰的畫啊?』我不驚訝他們從未聽過吳耀忠這位畫家,但當我試圖以陳映真的小說封面來提示他們的印象時,卻發現他們連陳映真都不認識。」
為什麼我們會遺忘了他們的名字?和吳耀忠僅有過一面之緣的林麗雲動身尋找答案。透過不斷的追查、訪探,一步一步發掘深藏於每一幅畫中的動人故事,回溯書寫,吳耀忠與陳映真、尉天驄、施善繼、李賢文、曾心儀、楊渡、陳中統等好友間的贈畫陪伴之情歷歷在目,讓迷失在歲月中,逐漸模糊的畫家身影再度清晰起來,如黑暗中的一抹星光,相隔四分之一世紀之後的今天,依舊震懾人心,以那無告的頹廢、無盡的寂寞及無法熄滅的熱情。
吳耀忠生平
吳耀忠(1937-1987)是台灣戰後寫實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生於台北三峽,師承寫實主義大家李梅樹,作品多次於省展獲獎,並因此在師大畢業後受聘於國立藝專美術科擔任助教。另一方面,吳耀忠自初中階段開始與陳映真結為莫逆之交,自大學起共同研讀社會主義著作,而後於一九六八年因「民主台灣聯盟」案入獄,至一九七五年出獄。
吳耀忠的生命底蘊是一位具有理想主義性格的藝術家,理想主義引領他接觸了左翼思想,也因此讓他被關入牢獄,讓飛揚的藝術生命為之挫傷,從此暈染上以酒調出的悲劇色彩,並於一九八七年因肝疾而逝,留下了許多的遺憾與懷念。
作者簡介
林麗雲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學士、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人類學博士候選人,目前為交通大學亞太 / 文化研究室研究員。曾任職於電子工廠、雜誌社、報社。譯有《阿拉不是一定要》、《等待野獸投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