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它沒有改變我的生活,而是改變了整個香港的視障群體,即是改變了我周圍的人。」──作家、視網膜細胞退化病患者盧勁馳 「有些人會將你歸類,他不會當你是普通人,或者他看見你做普通人做的事,會覺得你很叻,那種稱讚是他不會跟你一起玩或覺得你是他的一份子。」──正在加拿大修讀音樂治療、早年因接受氧氣治療導致視網膜脫落的冼頌恩 本書記錄口述影像在香港從萌芽至今的發展,包括電影業界如何仗義參與看似只屬於社福界的項目。作者訪問了多位口述影像用家,藉他們的故事展現視障人士從七、八十年代至今的生活面貌。 口述影像長期依賴義工服務。義工們投身的原因不一:意義、滿足感、趣味性等等,但他們都強調:不是單向的「我幫你」,而是互相欣賞、彼此依賴。 經營一項非牟利的小眾服務不容易,口述影像得到傳媒、商界、電影業、義工青睞,驟眼看來幾乎達至「整個宇宙聯合起來幫助你」的奇幻境界,背後有何秘密?
序一 序二 引子:口述影像的理想狀態――平常、 日常、 家常 第一章:重疊的經驗,個別的故事 鄭惠琼:他們漸漸也學會了為我做口述影像 何睿知:可能我說話丶思想會沒那麼自由 盧勁馳:它沒有改變我的生活,而是改變了整個香港的視障群體 張運澄:我真的很好彩 冼頌恩、游偉樂:有些人會將你歸類,他不會當你是普通人 李啟德:由看不見那一刻開始,很多事情就變成「唔關我事 」 小結:是他也是你和我 第二章:如何口述影像? 口述影像基本原則 口述影像實踐四部曲 如何看待口述影像上分歧的做法? 小結:理論如浪花,實戰看用家 第三章:禮堂放映會到大銀幕之路 陳麗怡─放火的人 我不是盲,只是視力差 戲院不是復康的地方 口述影像電影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 有女初長成,首遇纏綿戲 張婉婷─電光火石間的口述影像 第一隻鐳射光碟──我們都是行動派 馮永──口述影像服務的伯樂 星星之火,遍地生輝 現身香港國際電影節,健視同場初體驗 學員嘉賓,臥虎藏龍 雁過留痕不留聲 粵語長片與貓山王 濕地公園跟石硤尾公園的分別 再戰香港國際電影節 雞與雞蛋的煩惱 與聽障者、導盲犬同行 《逆流大叔》,夢想成真 小結:人人每每,一點一滴 第四章:具魔力的義工服務 舞台、機會、紀錄、連繫 觀眾反應,樂在其中 緊張與執著 口述影像員最痛 小結:互惠vs救濟 第五章:如何經營踏實而高貴的復康服務? 因「小心丶安全丶方便」之名 出了事誰來扛 意見回饋也是靈感來源 細節中的人性 劉備才能得孔明 搞社福也要商業觸覺 關於錢…… 草根一點更有共鳴 小結:設身處地的奇幻境界 第六章:口述影像的未來 影視以外的應用 單靠商機能成事? 政策方面可支持 小團體更靈活 公眾教育――隨時隨地 口述影像 小結:與整體社會共進退 後記: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 附錄一:香港口述影像大事記錄 附錄三:口述影像作品列表 附錄二:參考資料 鳴謝
作者簡介 徐婉珊 歷任彭博、路透旗下《基點》、國際海運新聞平台Lloyd’s List及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記者,曾派駐新加坡、倫敦及曼谷等地。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及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曾留學瑞典,並於2014年獲頒志奮領留英獎學金。香港盲人輔導會「口述影像訓練工作坊2013」學員,曾為電影《玻璃之城》、《點五步》及《嚦咕嚦咕新年財》作現場口述影像。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