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讀 北一輝的思想和影響近代日本的《支那革命外史》(六辻彰二) 導讀 北一輝與近代中日關係(黃自進) 導讀 北一輝與辛亥革命(傅國湧) 一 緒言 政府和國民都不理解中國革命——駐華官吏、外派軍人和所謂中國通中沒有真正的說明者——身為「不理解的代言人」的大隈伯爵所提出的「日英經濟同盟論」——正如法國和日本維新革命家不理解各自的革命那樣,也不能要求中國革命黨人對革命做出合理說明——柏克不理解海峽對岸的大陸革命,日本朝野也是如此——鄙人是有憑有據、實事求是的說明者 二 孫文的美國理想不是革命黨的理想 一般人視孫文為革命理想代言人的前提是錯誤的——古德諾的共和政體不可行論——這與透過板垣伯爵解釋日本憲法相似——美國與中國的立國精神之不同——美國的自由政治到了中國就變成不認可其他自由的一黨專制政治——抄襲美國的聯邦論——美利堅合眾國的建國是十三個獨立國對英攻守同盟的永久化,以及購買和征服土地的結果——中國自建國以來即為統一國家——日本維新革命時期作為獨立國的各藩不能與中國各省的感情聯繫相比——拉法葉抄襲聯邦國的想法在保留封建區劃的法國行不通的理由——照抄美國經驗的外國援助運動——向外國支持的舊權力展開鬥爭的法國革命,與靠外國兵力援助方能獨立之美國獨立戰爭截然不同——從華盛頓宣布北美永久中立到門羅主義的提出——日本既不援助中國革命也不阻礙中國革命的倫理方面理由——革命是愛國志士的事業——孫文不是革命運動的代表者——日本浪人的援助運動和與革命黨之間的矛盾——不對個別人做褒貶的革命因果研究 三 啟發中國革命的日本思想 中國革命的理想乃是由日本思想所啟發——啟發維新革命理想的是中國思想——英國思想的輸入之於法國革命,正如日本所謂《百科全書》的影響——奴隸法國嚮往英國的自由,相當於亡國的中國嚮往日本的國家民族主義——日本的國家民族主義,成為直接否定清朝的革命哲學——古今革命都是少數青年書生的事業——維新革命、法國革命及俄國革命的例證——不是中國民族的亦步亦趨性而是出於對革命理解的普及——與驅逐孫文無關的日本留學生革命化──考試及第而取得官位者不能理解中國革命——日本切不可如英國給予法國革命思想指導般,毫無自覺 四 革命黨的覺醒時代 排滿民族革命已成功的今天,為什麽還需要興漢革命——排滿革命的元勳們貽誤去留的原因——排滿革命是興漢革命的前提運動——日本對於今後不免出現革命亂象的中國應予徹底的理解——與法國、日本一樣,革命並非兵力之勝敗而是一場思想戰爭——依靠暗殺成功的日本維新革命—祕密結社時代的各思想體系——章太炎與孫文之爭——受東京政府廹害的時代——故人宋教仁君的國家主義統一論與祕密聯絡時代——與孫文訣別的革命系統軍隊運動——青年土耳其黨的實際教訓——支那浪人們的滑稽劇 五 中國革命運動之概觀 一切愛國革命都始於排外黨——因為中國革命黨思想源出日本,所以便視其為親日分子,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革命黨在某種場合成為最强烈排日運動中堅力量的理由——愛國革命領導人之一的故人宋教仁君受到孫系浪人的排斥——鄙人對宋君所持的立場──在間島問題上宋君抨擊日本的苦衷──革命黨的拒絕借款運動──支配新統治意識的影子政府《民立報》——廣東的失敗與趙聲的大器——「中部同盟會」運動與對譚人鳳的評價——發起軍隊運動的手段——黎元洪非首義元勳,而是作為革命黨的俘虜被强廹上位——革命黨的輿論運動與粵漢鐵路國有化的導火線——相當於杜伊勒利宮之波旁王室的的紫禁城賣國皇族——從四川燒到武昌長沙的烽火 六 置身革命漩渦中的批評 孫文、黃興、譚人鳳、宋教仁並非革命爆發的計劃者——四川動亂及長江各省起事均係氣運所致——炸彈爆炸引起的武昌首義——日本人與中國革命無關的論證——作為證據之一的上海光復親歷談——日本人的道德共鳴不等於革命援助——占領東京公使館與東京市民無關——革命黨自身應成為發號施令者的規定—老譚沒有成為武昌的指揮者是根本性的失策——沒有聽從宋君組織軍政府的建議是黃興的失策——黃興的敗走是自取其咎——宋君的占領南京方針——從出入敵城親見革命黨人的興國冒險氣魄——所謂中國悲觀論者,跟用德川時代的日本觀來類推亡國的外人並無二致 七 南京政府的成立真相 沒有脫離封建奴隸心態的現代日本人——被支那浪人捧為神轎的黃興的禍因-——最終占領南京也沒有依賴日本人——故人宋教仁的大局眼光和一貫行動——設立中央政府時的苦心——章太炎否認黃興宣言——因大元帥一詞的弦外之音而導致形勢逆轉——孫文的歸來與浪人團的擁戴——張繼調停孫宋矛盾——無寸功而不肯辭請大總統的孫文之心理——孫文的歴史功勳在於建國之際宣布共和政體一事——革命期間一般國民不理解新政體之日本及法蘭西前例——盧梭對共和的不理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從完全照搬歐美經驗到構建獨立的東洋共和政體——與孫文握手言和的宋教仁在憲法上的讓步是其最大失策——中央政府的籌備者在政府成立之時卻受到排擠陷害 八 南京政府的崩潰經過 宋教仁君負責編纂統一共和政體憲法——日本元老勸告南北妥協的謠言和宋君任遣日全權大使的流產——孫黨日本人的反宋運動和孫文本人的迷惑——盛宣懷再世的孫文之漢冶萍借款談判——違反革命根本精神的孫文四面楚歌——張繼與宋君苦苦支撑風雨飄搖的孫政府——孫文從一開始就不該當革命政府首長——投袁成為孫文唯一活路——日本援助中國革命的說法不但虛妄而且有害——日本須以法國援助北美獨立以後,兩國國交反生阻隔為戒——南北議和是大勢所趨——反省日本朝野的互不相容以及妄動 九 投降將軍袁世凱 上天不降英雄予中國——沒有理論只用超人觀來看孫察袁,乃中國人崇拜情結的表現——袁世凱只是作為乞官者被偶然起用——袁氏不是篡位的奸雄而是平庸的忠臣——袁世凱被起用後立即向武昌派遣歸降密使——被全國起義浪潮席捲下的袁內閣之投降方針——作為事大主義者的袁氏戰戰兢兢地跟隨革命風潮——袁世凱不像端方那樣被殺只是因為靠近京漢鐵路──扮演中國勝海舟角色的莫理循——「革命」作為統治者迎來了議和使——事大主義者唐紹儀一變而成為革命軍的招降使——打壓革命的英國及其附庸國日本——令革命取得成功的北京最後一爆——良弼被炸死與袁世凱險遭暗殺,突破日、英的阻礙令清帝退位——何謂玩弄官革兩軍的奸雄——革命終結時才返國的孫文的唯一任務就是對袁世凱交涉但一敗塗地 十 英國公使買辦袁世凱 日英同盟與中國保全主義無法兩全——日英同盟若不造成俄國的恐懼,即未能達成當前本應具有的意義——日本以正義為根據的中國保全主義,與英國的資本侵略——日本占領南滿是上天的安排——英國主張長江流域各省為其勢力範圍沒有任何根據——為了中國北方引發日俄戰爭,為了中國南方則會導致日英開戰——反映英國資本侵略的日本對中政策——日本比起迦太基更像羅馬——難以辨別日本的對中政策是意圖分割,抑或保全全國——打破英國的資本侵略後即可提倡中日合作——從保全主義的本來面目墮落下來的日本,自然招致中國的憤恨——南京政府即因國民對日本的反感而遭推翻——擁立自身買辦,對日本大肆構陷的英國——對於中日交涉在英國主導權下行之的中國,被保護國的同志們應聯合起來,要求同在英國支配下的日本發揮其主導權——英國人的活躍與醉眼迷濛的當代孔明——英國巧妙操作同族相食的下等人種統治政策——革命黨在日本墮落外交之下成為犧牲品的悲慘末路 十一 為警戒日本而奉北京為中心 對黎元洪、袁世凱本身的批判,其無用有如朽木與糞土之比較——浮沈於追求統一浪濤中的孫袁兩人——正如孫文不是革命發起者,袁世凱也不是統一南北者——中日同盟的必要條件,即是必須以北京為首都——北京兵變並非袁世凱之謀略——儘管有如東方的德奧同盟,卻無法理解的中日兩國——南滿洲為日本領土,中國沒有主張主權的理由——支那浪人、學者等對國權的缺乏自覺——南滿是保全中國的萬里長城——忘卻占領南滿意義的日本陷入外交墮落——因應各省獨立,俄羅斯隱藏在蒙古獨立名義背後的對蒙侵略——為了日俄的野心而以北京為中心,只能使位於關中的袁世凱稱王——忿忿不平返國的愚人島康樂團——見不到一位警告故國錯誤政策的仗義之士——有意親日的故人宋君等遭到的重大打擊——回想與故友的激辯流下斷腸之淚——日本在北京兵變中出兵的嚴重愚行——在中國革命的同時,日本對外政策應做根本的變革 十二 亡國借款的執達員 統一南北者為「北京」——因反對四國借款而起的革命,若加上日俄變為六國借款,是否就不會被反對?——財政監督——六國借款並非日本對抗美國的勝利,而是英國投資的執達員——清朝滅亡後更有六強準備割據?——譚人鳳的第一聲獅吼——宋教仁、黃興反對,各省呼應——亡國官僚唐紹儀逃亡至天津——面對盛宣懷般命運的降臨,束手無策的袁世凱——一年半的抗爭終於演變成第二革命——日本為何不效法美國退出?——支配日本歷代內閣的「愚蠢」與「驕傲」——今後勿再以借款扼殺革命精神——外國對中國的財政監督,令人不禁想起維新後日本自身與英國在財政監督上的借款交涉——回顧維新前盛行賄賂,以及歐洲列國會議中的公然納賄送賄——從侮辱革命黨的反對借款論,看現代日本的墮落——比較法國革命期間與清朝滅亡前的財務狀況——從三級會議到巴士底監獄,從資政院到武漢——同一國家內亡國階級與興國階級天壤之別的思想行為——法國革命黨與中國革命黨同樣都有意重整瀕臨破產的財務狀況——幕府並非因將軍被打倒,而是因財政破產導致自取滅亡——因革命之亂導致財政破產的說法是倒果為因——中日兩國並非如昔日英法般的世仇宿怨關係——以東西方文明態勢逆轉的歷史意義來看,日本正是東洋的希臘 十三 財政革命與中世紀代官政治 革命領導者對財政革命主張之概略——借款不能算是財政政策——黃興的國民捐與內克爾的獻金法案——掠奪是不以組織型態徵收的稅賦;稅賦是將掠奪合法化——從路易十六到拿破崙,十年來作為掠奪政府的事實——內克爾與黃興的差異,在於對財政革命根本精神的不同——須使今後中國認同法國政府合理化的掠奪——維新革命否認財產權的原因——譚人鳳的官僚財產沒收論與塔列朗的教會領地沒收論——中國的官僚階級是一切政治罪惡、財政破產的根源——中國不見如日本、法國般的封建制度,是由於不容許割據的地理特徵——中國以中世紀代官制取代封建諸侯的政治管理,從中世紀一貫延續至今——改朝換代是將反抗代官政治的國民運動英雄化——沒收土地成為小地主國,奠定富強根基的日本與法國——官僚若遭掠奪,中國便失去財政整理之基礎——中國的官職只是純粹的營業權——革命應有的要求是打破中世紀的代官政治——中國革命至今只是揭開序幕——掠奪與沒收是財產整理前的基礎工程——借款對財政整理無異於飲鴆止渴——並非僅是稅法整理,而是對徵稅者本身的徹底顛覆——法國徵稅者本身造成財政紊亂的案例——日本加入五國財團,無論從正義或從國家利益的角度都沒有意義——無法期待黃興、譚人鳳達成改革,就像無法要求西鄉隆盛、盧梭一般——以盜賊的計算表來計算收支是官僚與學者的愚蠢表現 十四 中國危機與天人不容的二次革命 投資國和貿易市場是否應該旁觀革命亂象——干涉的權利和革命應該得到援助的權利——為了長遠的利益和日本自身的存亡,可以犧牲幾十個月的貿易額——英國的財政優越權乃是中國所不容——以法國革命帶給歐洲的恐懼來看,日本根本沒有理由鎮壓完全不恐怖的中國革命——恐怖時代國家的發狂不是革命的常態——單純為了財政革命而沒收修道院財產,成為對四鄰政教一致國家的挑戰,乃是法國革命的不幸——維新革命不成為恐怖時代,而法國革命卻成為歐洲的恐怖史,原因乃外國干涉之有無──中國革命發展成為日本維新革命或法國恐怖革命,端視日本的態度——即使從貿易的考量和整理幣政這一類低級外交政策來看,干涉也是不利的——為何一次革命的四國借款不恐怖,但二次革命的五國借款卻如此令人害怕--若中國再次出現「團匪」之亂,就難免產生對內對外的「九三年狂亂」--亡國階級領導的法國以及興國階級領導的革命法國,它們分別相對於瓜分同盟軍的攻守地位正好倒置--愛國革命黨決意對日抗争──討伐中國之時就是日本亡國之際──加在二次革命上的軍資借貸干涉行動──對中外交的無知墮落終將引來神靈的懲罰──以討幕為名顛覆三百貴族及武士階級乃上天的戰略──今時今日選擇段、馮、岑、唐、黎等亡國階級,猶如維新後在水户、仙台兩藩尋找將軍的繼承者──革命的實質是「興漢」兩字──所謂「尊王」是掃除中世階級,讓皇帝成為國民的大首領,實現大統一的正義──「排滿」中包括排斥侍奉滿人的漢族官僚,猶如「倒幕」時排斥以幕府為盟主的一切諸侯武士──對於明治天皇之如拿破崙,帶動民主統一革命的不理解——南朝悲劇之於維新革命,正如明末義士給予排滿革命感情動力一般——致力倒幕的諸侯武士最後都免不了兔死狗烹的命運;同理,在排滿革命中攜手合作的漢人官僚,功成之後也免不了被殺——革命分兩個階段,數年後還能保留興漢的本義是天意──破壞二次革命的孫文與阿部某局長——暗殺宋教仁的主犯是陳其美,袁世凱與藏鏡人是從犯──排斥袁、孫,推黎為正式總統是宋的祕策──宋君給于右任的遺言—─陳其美在獄中毒殺兇手又使之逃亡──所謂二次革命乃殺宋兩犯藉弔宋之死為名起兵──宋君之亡靈與鄙人之三年離境命令 譯者說明 譯者補記
作者簡介 北一輝(1883年-1937年)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哲學家。他二十三歲時,自費出版《國體論與純正社會主義》。剛出版就被禁止發行,後來成為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綱領性文件。 1906年他加入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他應宋教仁之邀,參與中國革命,活動於上海、武昌和南京等地,提供大量建議給革命黨人。1913年因宋教仁被刺,北一輝自組調查團,意圖調查真相,最後遭日本駐上海領事勒令返國三年。1916年,驅逐令滿期,他再次來到中國,並在上海撰寫《日本改造法案大綱》一書。1921年出版《支那革命外史》。1937年8月,被日本政府以教唆「二二六」政變的思想主導犯正式起訴,而遭槍決。 北一輝的爭議,在於他的多樣面貌。早年,他是一個狂熱的社會主義信徒,以反建制、反皇權而獨領風騷。中年時改倡「國家社會主義」,認為人類在追求社會正義之時,不應有國境之分。在北一輝所構思的東亞新秩序中,日本應接收俄國在東亞的疆域以及英國在亞太地區的殖民勢力,是「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建構先驅。 譯者簡介 董炯明 浙江紹興人,浙江大學畢業,一九七八年移居香港。曾任機械工程師和月刊編輯,現為自由撰稿者和日文翻譯。日文譯作出版遍及中港台,包括科技書籍及推理小說,逾四十多部。本書的第一到九章,及第十四章由該譯者翻譯。 王敬翔 愛知大學中國研究科博士,現任國立聯合大學、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城市科大、致理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以教授日文相關課程為主。同時從事中日文翻譯工作,亦以臺灣日治時期之翻譯為研究主題。本書的第十到十三章由該譯者翻譯。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