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慣性思考大改造: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
|
|
|
|
|
|
|
|
ISBN |
9789571379449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优惠价 |
RM62.57 *
|
作者 |
畢.羅托
|
译者 |
許恬寧 |
出版社 |
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9-10-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72 页. 23. |
库存量 |
本商品已絕版無法銷售 |
|
|
|
|
|
|
|
|
|
|
|
|
|
|
|
|
一場紙上實驗,換一顆有創意的腦。
大腦的思考動線比你想的還固定!
養成史上最年輕科學家的實驗室,
用簡易科學推翻感知的慣性,
開發深埋直覺背後的創意潛能。
★媒體盛讚:本書有如親民、互動版的《快思慢想》。
★專家大推:本書要動搖你對現實的感知,而且很有可能會成功。
★作者創辦的實驗室,培養出史上最年輕(小學生)的發表論文科學家。
★TED視錯覺影片,累計逾 6,700,000 瀏覽人次。
▍打破慣性,思考才能急轉彎。
人類的感知系統是演化而來的產物,為了利於生存,大腦慣性排除任何具有不確定性的事物,以致於感知經常抄捷徑,做出錯誤的結論。
享譽全球的神經科學家透過書中的特殊編排、視錯覺圖與互動式實驗,從各個面向撼動感知的慣性,為讀者重塑一顆會轉彎的腦袋。
▍眼見不能為憑,視覺比你想的不可靠。
羅托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人類的視覺看不清世界的真貌。2015年網路瘋傳的藍、白洋裝照片(上網搜尋the dress that broke the internet)即是最佳的例證。同一件洋裝照片,有人看來是白色、有人看來卻是藍色,此現象掀起全球網民與媒體(包含CNN、艾倫脫口秀)的熱烈討論,藍、白兩派各有各的支持者。然而,大部分人驚異的是視覺可信度嚴重被摧毀,卻鮮少人探究如果人類的視覺系統能翻新,又會是何種境地?
除了喧騰一時的事件,科學界的諸多實驗都能輕易推翻「眼見為憑」的信念。像是同一個顏色的圓形,放在深色或淺色的不同背景中,眼睛接收到的就會是「不同」色階的圓形。
▍除了視覺,其他感知同樣經常在耍笨。
把實驗標的從視覺轉移到其他感知,同樣可以見證感官受慣性誤導的結果。把受試者的一隻手用隔板擋住(使受試者看不見),並在他眼前放置一隻橡膠假手,接著對著假手搔癢,受試者跌破眾人眼鏡地產生了癢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橡膠手錯覺」實驗。
▍跳脫感知的慣性,擁抱不確定,勇於質疑才能抵達新境地。
羅托教授指出,唯有偏離大腦的制式反應,才能汲取全新的創造力,歸納出5大原則如下:
.把「不確定」當成好事。
.嘗試多元性體驗,才能啟動改變的引擎。
.建立多元的合作關係,老鳥、菜鳥相輔相成。
.把發想創意的過程,當成一種內在的獎勵。
.勇於質疑,有意識地採取行動。
名人推薦
――不落俗套推薦――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溫肇東╱東方廣告董事長、政治大學科智所兼任教授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每一章都對我們固有的感知慣性帶來挑戰,不得不偏離大腦的制式反應,讓我們體驗到要當個驚世駭俗的怪才,又有何不能為之?──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樂透」兩字對排隊與不買的人來說,在其腦中可能是小島度假與肉包子打狗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作者抽絲剝繭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反射性反應。──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要調教出「敢與眾不同」的學生,我們做過很多的嘗試……本書提供了一個更有論述基礎、更多實驗背書的證據。──溫肇東,東方廣告董事長、政治大學科智所兼任教授
本書作者透過一連串的精彩範例演示,說明大腦為何要做大程度的「腦補」,這樣的不精確是為了構築內在的確定性,以便有控制感。──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哇賽!心理學總編輯
這本書野心很大,想要動搖你對現實的感知,而且很有可能會成功。──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打破我們的一切認知……趣味十足,發人深省。──肯.羅賓森(Ken Robinson),暢銷書《讓天賦自由》作者
|
|
|
|
|
|
|
|
|
|
|
|
|
|
|
目錄
簡介 怪奇實驗室
第一章 色彩的世界
第二章 資訊沒有意義
第三章 賦予感官接收到的東西意義
第四章 錯覺的錯覺
第五章 夢想成為王子的青蛙
第六章 假設的生理學
第七章 改變「未來的過去」
第八章 讓隱形事物現形
第九章 把「不確定」當成好事
第十章 創新的生態系
這是序,不是跋:為什麼要腦筋急轉彎?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畢.羅托(Beau Lotto)
神經科學教授。先前任教於倫敦大學學院,今日身兼倫敦大學教授與紐約大學訪問學者,鑽研知覺背後的生物、計算與心理機制,二十五多年間發表人類與熊蜂的知覺與行為研究。此外,他對於教育、商業、藝術的興趣,帶著他走向創業,邀請民眾參與科學。二〇〇一年成立神經設計工作室「怪奇實驗室」(Lab of Misfits),在倫敦科學博物館駐館兩年,近日移師至紐約維亞康姆(Viacom)。「怪奇實驗室」實驗性的工作室形態,致力於協助大眾理解人類天性,以求推動個人幸福與社會福祉。「怪奇實驗室」所做的研究,讓民眾成為發現之旅的主角。此外,實驗室推出獨特的參與計畫,集合跨領域與跨機構的各界人士。羅托成長於西雅圖,畢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與愛丁堡醫學院,目前定居牛津與紐約。
譯者簡介
許恬寧
師大翻譯所畢,自由譯者,譯有《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朋友與敵人》、《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微精通》、《有問題,才有創新》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