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用「看不見」的方式,理解世界的另一個樣貌
前言 你們那邊看不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伊藤亞紗 本書登場的主角們 〈序章〉如何看見「看不見的世界」 啟動想像力,變身成與自己不同的生命 當美學與生物學產生交錯 脫離對自己而言的「理所當然」 「看不見」和「閉上眼」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客觀中立的「資訊」VS.因人而異的「意義」 每個生命體都活在主觀的「環境界」 在看得見與看不見之間,建立更有意義的連結 越來越保護,也就越來越疏遠 「我是我,別人是別人」的距離感 〈第1章〉空 間——看得見的人在二次元,看不見的人在三次元? 「大岡山果然是一座『山』呢」 腦中還有餘裕嗎? 是我在利用資訊?還是資訊在利用我? 資訊變少了,也是另一種解放 不再受到操控的平靜 沒有視野,反而看得更廣更遠 看不見的人不是穿得很隨便,就是很不隨便 視覺能力也會影響思考方式 你腦中的富士山,是圓錐體還是三角形? 看不見的人有色彩感嗎? 只要看得見,就會受限於「視點」 「太陽之塔」有幾個臉孔? 看不見的人沒有「死角」 正面是背面,背面是正面 「內」與「外」是等值的 〈第2章〉感 官——用手閱讀,用耳掃視 看不見的人都有「特異的聽覺與觸覺」? 誤解1:看不見的人都會讀點字 誤解2:點字是用「摸」出來的 誤解3:觸覺會帶來快感 感官也有等級之分? 所謂的教育,是將觸覺世界轉向視覺世界 點字不是用「摸」的,而是用「讀」的 「看」是眼睛的專利嗎? 不用眼睛,也能體驗「看」的感覺 用耳朵「掃視」,快速掌握狀況 手和臀,都能感受「透明」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用鼻子「吃」,用嘴巴「聞」 身體的復健,就像是一場演化 〈第3章〉運 動——看不見的人是如何運用身體 腳是運動器官,也是感覺器官 看不見之後,反而更少跌倒了 「抱石運動跟按摩好像!」 看不見的人才能做到的「準備」 盲人衝浪——沒有視覺要如何乘浪? 協力車競賽——將重心合而為一 看不見的人是「乘勢而為」的駕馭高手 擅於依賴,才是真正的自立 合氣道——帶動氣流,四兩撥千斤 同步的能力,是身體原有的本質 盲人足球——靠著踢球聲來「觀看」表現 看不見的人射門,真的很難擋住 「啊,原來這就是梅西的技巧!」 要克服恐懼,唯一的辦法是「習慣」 越過「腦中的那根橫竿」 〈第4章〉語 言——透過別人的眼睛看 看不見的人如何鑑賞藝術? 能使用的武器只有語言 「我們盲人也有欣賞羅丹的權利」 「全盲者也可以欣賞畫作吧?」 從個人到全國,逐漸向外拓展 社群共賞的趣味,就在於共享「意義」 屬於視覺、藉由視覺,又為了視覺而生的畫作 看得見或看不見,都能體會到的臨場感 藝術鑑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取得資訊 「結果論」激發出了另類創意 我們都不習慣「一邊推理一邊看」 「聽到是陶杯的瞬間,就變成陶杯」 鑑賞,就是自己重新改造作品 透過語言,將別人的視角納為己有 原本的障礙,變成了如今的觸媒 看得見沒有比較優秀,看不見也不是特別厲害 〈第5章〉幽 默——讓自己生存下去的武器 應對「不自由」的生存之道 今天吃的義大利麵,會是肉醬還是白醬呢 迴轉壽司就像俄羅斯輪盤 我們的表達方式很有限,所以…‥ 「這裡也有路可以走喔!」 幽默的秘密,在於視點的移動 過度的善意,也會造成困擾 自嘲是為了解除「善意的屏障」 改變固有觀念的癥結點 「障礙」到底是什麼? 謝辭
作者簡介 伊藤亞紗(Asa Ito) 東京工業大學博雅研究教育學院副教授,專攻美學及現代藝術。原本想成為生物學家,卻在大三時轉讀文科。2010年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學分修畢,同年取得文學博士學位,歷經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等工作,自2013年起擔任現職。 著有《保羅.瓦勒里的藝術哲學與身體解剖》《看不見的運動員之身體論》《口吃的身體》等書,人氣繪本作家吉竹伸介並以《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為素材延伸創作繪本《看得到?還是看不到?》,由伊藤亞紗擔任內容監修。 網站:asaito.com 推特:twitter.com/gubibibi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