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驤 × 雷光夏 父女兩人以文字與影像 創作一場回憶的遊戲
為了回到記憶之初,雷驤以曖昧之筆追尋少時往事,雷光夏則選擇以快門捕捉父親的舊日光影。兩人用文字與影像,過去與現在,真實與想像,編織出一道道絕美的風景。
記憶,從不只是事實。當人行過中年,過去的記憶自事實中解放,隨著年齡而愈顯寬闊。
「這書寫了我六至十六歲的故事……我的記憶錄所寫少年時代的往事,全屬我內心主見為多,客觀的資訊幾無可考實……虛實之間,其實只有天曉得。所幸,我們未失去自圓其說的本能。」雷驤如此寫道。
他以文字追尋少時往事,從上海到臺灣,從基隆到旗津,六十多年前的風景躍然紙上。女兒雷光夏則以一種安靜的聲音──影像,來回應父親以慈愛語氣訴說的家族故事,然而,她現在能夠尋找的,卻是經過數十年改變、已不復存的樣貌。
雷光夏說:「正值壯年時的爺爺戴著圓框眼鏡──那是我從沒看過的那個年紀的爺爺。他的目光異常柔和,好似早知道六十餘年後,我們將再來尋找。」即便過往不曾在她眼前上演,也終將在她的記憶裡延續下去。
父女兩人分別以各自的方式,詮釋心中對過去的感覺,藉由文字與照片,編織出一道道再真切不過的風景。而這一重重回溯的過程,加入了時間釀成的智慧,當初「逆旅」前進的少年,也終於找回了居所。
作者簡介
雷驤
一九三九年生於上海,作品曾獲時報文學小說推薦獎、出版金鼎獎、插畫金爵獎、電視節目金鐘獎、金帶獎等,為當代著名作家、畫家及紀錄片導演。著有《青春》、《文學漂鳥》、《雷驤極短篇》、《行旅畫帖》、《捷運觀測站》、《生之風景》、《浮日掠影》等小說、散文及畫文。現任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攝影者簡介
雷光夏
出生於台灣,音樂創作者,她的作品帶著獨一無二的詩意與畫面感,被稱為「音樂詩人」。曾出版:「我是雷光夏」、「臉頰貼緊月球」、 「時間的密語」、「2003逝」、「黑暗之光」(光之影DVD)等數張個人專輯。2010年,以電影「第36個故事」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台北電影節最佳配樂,並於2011年獲得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製輯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