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序 第一篇 佛學論文 佛教中國化過程之研究 提要 一、前言 二、佛教中國化之過程 三、結論 漢傳佛教在隋唐時代形成了亞洲新的文化運動 提要 一、在東北亞的影響 二、對南詔、南亞文化的影響 三、對西域文化之影響 四、吐蕃與唐之關係 五、結語 從佛教人文倫理精神對中國當代社會之反省 提要 一、引言 二、從佛教史看 三、從文獻上看 四、從佛教影響來看 五、對中國社會之反省 六、小結 佛教對中日文化影響之比較 提要 一、前言 二、文化背景 三、佛教賡續傳入 四、影響之比較 五、結論 從《成唯識論》煩惱法數分析玄奘與護法之近似情、智特質 提要 一、前言 二、煩惱之法數列舉與分析 三、分析後之統計 四、信然與擬然 五、擬似護法與玄奘之情、智特質 六、結語 論現代心理學為唯識學的增上緣 提要 一、唯識學有關學說 二、現代心理學 三、比較分析 四、結語 對百年來華人學者對唯識學研究之初步分析 提要 一、資料來源分析 二、唯識學研究統計表 三、唯識學分類後之百分比 四、百年來每隔二十年唯識學出版種數表 五、百年來每隔二十年作者人數統計表 六、論題與反省 七、結語 智者之圓教義及其形成之探討 提要 一、前言 二、圓教義 三、圓教義之形成 四、圓教義之完成 五、圓教義之形成檢討 六、結語 大勢至菩薩的相變探討 提要 一、前言 二、金剛手菩薩之淵源 三、《金剛手菩薩所問經》之法義摘要 四、金剛手菩薩相變及其位格 五、結語 四祖道信在中國佛教史上特殊之貢獻 提要 一、前言 二、三祖以前各祖師之頭陀行化 三、四祖道信首創禪宗叢林 四、五祖弘忍光大了四祖之叢林道場 五、中國禪宗叢林興起之時代背景 六、結語 從禪宗參禪公案的十個個案分析其開悟之情境 提要 一、因得法語後除草而悟 二、李翱因雲水現境而悟 三、參禪與棒喝洪州水老和尚與馬祖 四、符州洞山良價以〈處處得逢渠〉偈,輾轉悟前旨 五、馬祖與百丈示機野鴨飛過 六、義玄受黃蘗、大愚之輾轉驗證 七、溈山靈祐踢倒百丈淨瓶而受法 八、香嚴智閑示機在離四句、絕百非情境下之參悟 九、百丈從生活中教人參悟 十、溈山靈祐與仰山慧寂之對話參悟 從佛教史探討生活禪與禪生活 提要 一、淨慧長老對「生活禪」的提倡與開發 二、陳紅兵先生對「生活禪」具有代表性的補充 三、學愚教授對「生活禪」的評議 四、臺灣「人間佛教」的特色 五、對於前五項之回顧與展望 六、結語 玄奘大師在印度境內遊學與善財童子參學有關地理、路線及其意義之探討 提要 一、善財童子的參學 二、玄奘大師之遊學 三、比較分析 原《原人論》之「原人」——兼回應已故聖嚴法師《華嚴心詮》 提要 一、法音法師「論原人」 二、宗密《原人論》摘要 三、簡喻宗密大師《原人論》之邏輯體系 四、中、印原人之異同 五、對宗密《原人論》「原人」之反思 六、結語 第二篇 佛學序文 序洪金蓮居士《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 序《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 序大睿法師《天台懺法之研究》 序林純瑜女士《龍藏.維摩詰所說經考》 與方甯書教授同撰賀《承先啟後的孤僧——東初法師佛教文化學行略探》 疏證陳立夫教授〈道德與神之科學解析〉 序林煌洲教授譯《印度哲學史》 序廣元長老《佛藝緣》 序陳秀蘭教授《基於梵漢對勘的魏晉南北朝佛經詞彙語法研究》 序陳中庸教授《哲學智慧與省思》 推薦序胡海燕《東晉法顯《佛國記》研究論文集》 第三篇 浮世繪吟 聯句:不似聯 賀方甯書教授為東公、聖嚴法師兩代護法 辨佛道修為(十言句) 淑世行 保與留 賀如碩法師獲中央大學博士學位 待空靈 學佛、修道 一彌陀 冬春交感 天道好還 禪悅 賀星大師九秩壽誕 敬聯聖嚴法師〈自在語〉一 敬以北宋張載句聯聖公〈自在語〉二 敬聯聖公長老〈自在語〉三 贈辰雨果明伉儷(為聖公資深護法) 想當然 悔後遲 貧與富 讀史 民主乎? 心潮 藉〈心潮〉寫劉達運將軍《話畫梅集》 勉大有山子弟 世間情 讚葉醉白將軍畫馬 辨道儒兩學之用 賀法音法師蓮社書法展 金山臨海觀日出 顧大律師當官 晨坐 通達 獨登黃山頂 友情 提與放 壽古榮江鄉長 壽小學同窗文龍上校六秩大壽 智者——三智一心中得 《『有餘說』集》發表會 贈蓮社董事長賢度法師 歡迎社科院黃心川教授 手足情 長相倚 法鼓宗頌 處人 更遠行 心胸、度量 拜聖蹟 解脫智 賀福星兄九秩大壽 晚年學書 捐大體頌 逸性 寸心意 萬古流 絕非福 正大光明 青年心海法師製〈玄奘影集〉頌 自審 贈廣德寺普正方丈(四川遂寧市) 處事 辨佛、儒修為 長短句:不似詩 林子秋夜 大悲心 變局 小傳 二○一六年大選 賀惠敏和尚淨苑陞座 小簡——汪中展博士 輓甯書教授岳祖母九秩高壽辭世 題《慈雲寺誌》 應南京大學《佛教文化》創刊題辭 賀陳中庸教授《翰墨滌香》在臺中文化中心書法展 〈暮秋頌〉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林園 金山寄廬 除非憲政真民主 勉子弟規 老益健 知足 就是貪 漢學家張壽平九秩禮讚 藍綠問題 一世情 與南疆塔里木大學締交 與南疆塔里木大學合作——召開國際絲路會議 即事 人可留歲月 自況 讚麗華居士 晨課 禮讚徐霞客 民主與自由 悼念辭:不似詞 悼糜文開先生 敬輓曉峰夫子 輓同鄉鄧原盛先生 悼夫(應原盛夫人之請代擬) 悼楊白衣教授 其一 公祭楊白衣教授(代撰祭文) 其二 代白衣夫人撰輓聯 其三 代華岡佛研所輓 其四 代撰悼越南俊德長老 輓大陸人民大學方立天教授 禮徑山白聖師父骨塔 敬悼曉雲上人 敬悼印順長老 敬悼聖嚴法師
作者簡介 李志夫 1929年生,四川奉節人,字祖章,現定居淡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印度大學比較宗教學哲學研究所。為政府遷臺後早期留學印度的中國學生,可說是近代研究印度思想的第一人。 為著名佛教學者及佛學研究專家,在法相唯識學、天台宗及印度思想文化研究方面皆有專精,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所教授、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為創辦法鼓山教育研究機構的重要推手。現為中華佛學研究所榮譽所長、法鼓文理學院榮譽教授,對佛學研究的教育與奉獻持續不懈。 重要著作為《楞嚴校釋》、《理則學導論》、《巴拉蒂特的哲學》、《印度當代哲學》、《中印佛學比較研究》、《印度思想文化史》、《中西絲路文化史》、《摩訶止觀之研究(上、下)》、《妙法蓮華經玄義研究(上、下)》等,譯有《印度哲學導論》、《印度通史(上、下)》,並發表論文、專文論述、雜文數十篇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