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572908510 |
定价 |
NT420 |
售价 |
RM65.60 |
作者 |
Michele L. Crossley
|
译者 |
朱儀羚、吳芝儀、蔡欣志、康萃婷、柯嬉慧 |
出版社 |
濤石
|
出版日期 |
2004-08-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72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旨在介紹心理學中敘事取向的原理、方法及應用。 主要分為三個部份: 1.自我認同的原理。 2.應用敘事的方法來發現自我。 3.應用在研究心靈創傷情況下的自我。 由介紹原理,進入全盤介紹敘事方法,更進一步鼓勵讀者把這些原理應用到自己的自傳上。最後則使用自種心理或者創傷的個案研究來闡釋其原理。 |
|
|
|
|
|
|
|
|
|
|
|
|
|
|
目錄
作者簡介
校閱者與
譯者簡介
序言 關於建議閱讀 譯者序
第一章 自我與認定的理論 傳統心理學對自我的研究 實驗社會心理學 人本與心理動力取向 敘事心理學及社會建構理論對自我的研究:語言及意義的主要角色 人類的意義系統 時間與認定 連結與關係 自我即互動歷程 自我意識的發展 性別差異與自我 自我、社會與道德 當代的自我概念:內觀趨向 現代的自我及反思 結論 第二章 表意式方法與自我的研究 前言 後現代主義取向 論述分析:parker的取向 論述分析:parker與wetherell的取向 shotter的「修辭-反應」取向 社會建構論取向的問題-「失去主體」 重獲主體-詮釋現象學分析? 現象學取向的潛在問題-失去「論述」 批判女性主義心理學取向 敘事心理學如何切入這些取向 結論 第三章 敘事:時間中的生活和存在 前言 什麼是敘事?敘事如人類生活的組織原則 人類經驗和敘事結構 被動經驗 主動經驗 自我╱生活經驗 人類生活且有敘事形構嗎? 創傷和敘事的崩解 敘事和心理治療 結論 第四章 進行敘事分析 什麼是個人敘事? 探索個人敘事的方法 選一位聽者 訪談綱要 訪談逐字稿實例 第五章 分析與撰寫研究報告 釐清敘事心理分析的一些假定 分析個人敘事 第六章 童年性侵害經驗的敘事分析 前言 為什麼要解構倖存者對童年性侵害的自傳式敘事述? 個案研究 意涵-採用「心理分析╱治療」敘事 敘事「可信性」之議題 第七章 絕症:與愛滋病長期抗戰 前言 相關背景 例常時間定向的瓦解 長期愛滋病患者的主觀經驗-失去未來? 五年以上愛滋病患者的時間定向 這些經驗對於日常生活經驗之結構的啟示 個人經驗及敘事 敘事及當代文化 第八章 當今架構意義的方式 創傷和「道德至上」的故事 復原敘事 辯護復原敘事:敘事責任和生活情境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