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的道德力:超越道德的日本精神
|
|
日本人の道徳力-道徳を超える日本精神 |
|
|
|
|
|
|
|
|
ISBN |
9789578018778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优惠价 |
RM41.74 *
|
作者 |
黃文雄
|
译者 |
黃柏誠 |
出版社 |
前衛
|
出版日期 |
2019-06-19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04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存在於戰前日本人心中的文明泉源──
「超越善惡」的日本精神,追求「美」的價值觀,
如何煉成放眼世界、引航東亞的道德力?
擁有豐厚歷史與文化內涵的日本人,向來以「美」為最高道德價值。整齊、有序、和諧、繁榮、重視禮儀的進步形象,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武士道精神,是全世界對「大和民族」的第一印象。但戰後以來,日本似乎也出現了「道德退廢」的危機,不但殺人犯罪、政府貪污、官僚醜態、企業失德等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頻頻發生,年輕一代的日本人對國家的認同也日益薄弱。日本人不禁自問:日本的道德怎麼了?日本的未來會往何處去?
然而,在日本社會徐徐崩壞以前,日本人對道德、美感的自我要求,確實真切存在於歷史及其精神之中,並展現為厚實的國力,深刻影響了東亞的政治與文化。
本書為旅日台籍暢銷作家黃文雄(Ko Bunyu)長年旅居日本,對日本社會詳加觀察,並探究日本的思想與文化淵源,挖掘日本歷史上各式文化理論的論集。不同於日本研究者的自我理解,本書從台灣的觀點與台日共同的歷史經驗出發,揚棄儒學善惡對立的框架,直接深入日本文化深層的意識與內涵,揭開日本人心目中「超越善惡」的終極價值,並藉由日本關於「美意識」的道德傳統,反思東亞文化圈內的中國道德與曖昧模糊、外儒內法的專制文化,打破華人虛偽的道德觀,以日本為借鏡,為台灣文化內涵的提升,揭櫫確實的方向和方法。
名人推薦
胡忠信/政論家、歷史學者
朱家煌/醫師.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長.關懷台籍老兵協會理事
姚銘偉/《薰風》雜誌創辦人
凌宗魁/文資保存研究工作者.作家
氫酸鉀/國際知名繪師
蔡亦竹/文化評論家.實踐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按筆畫順序)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讀
第一章 今日,日本的道德正在荒廢中
第二章 日本的道德退廢了的理由
第三章 中國的道德最低的理由
第四章 善惡是什麼
第五章 「善惡之彼岸」的思想系譜
第六章 從原罪中所見的恥之文化
第七章 日本的道德教育之歷史及愛國心之論議
第八章 超越道德的日本文化
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黃文雄
思想家、文化史家、評論家。
1938生於高雄岡山,1964赴日留學,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學士,明治大學西洋經濟史學碩士,曾任拓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以《中國的沒落》一書聲名大噪,從此展開長期旺盛的寫作生涯,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台灣筆會獎,作品涵蓋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曾任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日本台灣同鄉會長、台獨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等。
1966-2005年擔任新聞雜誌等主編40年,執筆論文、論評一千兩百餘篇,日文、漢文著作兩百餘冊。90年以後的書籍有八冊選入十大暢銷書,其中三度榮獲第一。為活躍於日本、深具影響力的台籍暢銷作家,1995年被登錄於「戰後五十年日本最具言論影響力的五百名人錄」(PHP出版)。
譯者簡介
黃柏誠
1970年生於台北市。德國科隆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德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黑格爾哲學、康德哲學、政治哲學、京都學派。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