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E9789570841565 |
定价 |
NT293 |
售价 |
RM45.42 |
作者 |
李志銘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3-04-29 |
库存量 |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
|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連續兩屆金鼎獎得主 李志銘
重訪台北的老聲音,台灣的老聲音
最新力作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 專文導讀
台中市古典音樂台主持人 吳家恆
廣播人兼作家 馬世芳 誠摯推薦
「聲音確實有種看不見的力量,能使人安心,也能讓人焦慮。」
有誰記得螢橋河畔「露天歌場」水岸歌聲?一曲〈月夜愁〉是否迄今卻仍歌詠著台北三線路夜晚之迷人所在?至於那些城市深晚未歸人歌唱「今天不回家」的迷離身影,亦深情見證北投「那卡西」夜晚,流淌著比白天更多的浪漫。
金鼎獎得主李志銘,不僅爬梳台灣文化風景,也書寫城市聲景,用不同角度喚醒台灣走過的豐富歲月。
這部聚焦台北記憶與聲景之作,談城市印象也談聲音與地方的關連,城裡城外的聲音記憶,耳熟能詳的樂曲,帶出台灣早期的地方縮影,另一方面也將城市自農村到工業的快速發展,運輸工具日益便捷,南來北往的印記,藉由一些古調樂曲呈現。李志銘也探詢城市生態的轉變,試圖喚醒城市擁有過的大自然印記,在書中回顧台灣音樂史上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舉凡日治時代鄧雨賢、江文也,乃至戰後初期文夏、洪一峰、紀露霞與鳳飛飛,並試圖以聲音景觀(Soundscape)解讀,有如戰後台灣城市文化史,別有一番風味。
眾聲喧嘩的二十一世紀,環境迫使人們聽聞的聲響是如此過度地嘈雜不堪,那些隱蔽於寂靜當中等待著人們去覺察的被隱藏的聲音,充滿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作者簡介
李志銘
1976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餘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著作《半世紀舊書回味》曾獲2005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裝幀時代》獲2011年金鼎獎,《裝幀台灣》也獲2012年金鼎獎。目前專事寫作。
目錄列表:目次 封面 推薦語 推薦序 聆聽城市的身世 目次 第一篇 序曲 寂靜之城 第二篇 城市印象──聲音的地方 再會三重埔 晝夜邊境 聲音如何以城市(地方)命名 驚雷與威權之聲 聽見遠方有戰爭:從《一八一二序曲》到「八二三炮戰」 空襲警報:關乎噪音轟炸的聽覺記憶 城市鐘聲何處尋 第三篇 城市晃蕩 聲音的速度流動 穿越街道的節奏與身體 蒸汽火車搖滾音樂文化史 時速四十公里8:從鄉村滑向工業時代的聲軌 現代資本主義城市的擴張與壅塞:四奇士合唱團〈討厭的公共汽車〉 失速的城市、失速的哀傷:工商時代汽車流動噪音蔓延 台灣「歐兜拜」(Auto bike)城市機車狂想曲 叮叮車鈴聲 懷念青春的飛輪 第四篇 城市生態 聲音的季節與風景 被遺忘的季節之聲 聽見城市裡的鄉村風景 遠去的市井叫賣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農諺測天,諦聽鳥音 春鳥召喚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 夜裡秋蟲鳴聲皆美 聲音正凝結止水之靜 第五篇 弦外之章 你的黃河長江 其實是淡水河濁水溪 寫給台灣作曲家江文也的懺情書 後記‧致謝 版權頁 封底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