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親近充滿慈悲與智慧的長老善知識, 聽聞正法,生歡喜心,而信奉受行! 淨海法師的弘法步履,廣及世界各地, 他乘願行向十方,雲水自在, 期望無論東方或西方,都能實現美好的人間淨土。 本書精選法師筆耕半世紀的文章, 跟著長老學佛精進,身心安樂! 【佛學篇】介紹基礎佛法概論,並解析重要佛典、佛學作品。 【修行篇】涵蓋佛法的種種修行實踐,提供修行指南。 【道誼篇】緬懷與師長道友的道情法誼。 【雜文篇】包括書序、新聞感懷,及祝福開示等。 【初級佛學課程】12堂精要的基礎佛學教材。 ★慈悲心的長養 諸佛菩薩愛護一切眾生,特別是佛陀的慈悲,在經典裡形容就如母親對待獨子的愛心一樣。世間上為人父母的人,特別是母親,對她唯一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地疼愛,照顧有加。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愛護,就如同自己的獨子一樣,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在佛的弟子中,有一位比丘生了嚴重的皮膚病,身上長有膿瘡。在早期醫藥不發達時,或是貧窮的地區,衛生醫療條件差,膿泡生多了,如又不講究衛生,身體會生惡臭,味道很難聞。更可怕的,膿瘡很容易傳染。這位比丘生了膿瘡以後,與他同住的比丘們,都嫌棄他、遠避他,因為大家覺得這位比丘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了,都離開他而去。後來,佛陀知道了,覺得這位比丘非常地孤單,就親自去照顧這一位比丘,幫這位比丘燒熱水、洗擦身體、換洗袈裟,這位比丘後來病情轉重,最後佛陀為他說法,比丘安詳地去世了。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位比丘,眼睛瞎了,他想穿針縫補衣服(袈裟),於是他叫道:「啊,哪一位同修可以來幫我穿針的?」正好當時佛陀走過他的身邊,佛陀就說:「我來幫你穿。」針穿好給了比丘後,佛陀為他說法。這位比丘一聽,認出是佛陀的聲音。立刻起立恭敬地說:「啊,您是佛陀,怎麼能為我穿針呢?」佛陀說:「因為你的眼睛不好,所以我應當幫你穿針的。」佛陀是多麼地偉大和慈悲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慈悲心,但不像諸佛菩薩的慈悲心,那樣無限廣大,遍滿虛空法界。所以我們須要培養慈悲心,就像栽種培育樹木花草一樣,從種子、發芽、生莖,以至枝葉開花茂盛,每天都要細心照顧,才能茁壯起來。 關於慈悲心的長養,在《清淨道論》裡,有很好的解說,這裡節錄如下: 1. 對自己修慈悲心:培養慈悲心,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道論》云「我欲樂,不苦」,就是我希望得到快樂,沒有痛苦。我們人在世間都希望自己快樂,沒有痛苦,因為自己內心充滿了慈悲心,就會對別人「保持自己無怨、無害、無惱、有樂」;意為保持自己心中沒有怨恨,不傷害眾生,不惱怒眾生,而能施與眾生快樂。所以首先要對自己有慈悲心。 2. 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對自己有慈悲心以後,要對可愛者修慈悲心,可以先從我們所愛的人,所尊敬的人,修習慈悲心,比如孝養父母,敬事師長,愛護妻子兒女,及家中的親戚等。以慈悲遍滿自己後,對自己可愛可喜可尊重恭敬的阿闍黎(阿闍黎即是自己親近的出家教師)或是高僧大德等人修習慈悲心,我們因受他們的引導,得以信佛皈依三寶,聽聞正法,如法修學。 3. 對一切人修慈悲心:慈悲心一天天長養擴大起來後,自然而然會對一切人有慈悲心,而且能令我們的心慢慢柔軟起來。佛說:眾生心性剛強,不易調伏,煩惱和知見都很重,貪念執著堅固,常對別人懷有敵意,這都是因為眾生的心不能柔軟所致。修學佛法,先要讓自己的心性柔軟調適,心中的瞋恚和憤怒就會消失。若不能使心柔軟,慈悲心是不易培養出來的。 4. 對怨敵修慈悲心:這個層次就更高了,當我們對自己、對親愛的人、對一般人都有慈悲心了,對自己的怨敵仇人,也要生起慈悲心。慈悲心生起後,就不會再對他們懷有怨恨,到這時候,心中充溢著慈悲,一切的瞋恚煩惱,都可以完全消失了。 5. 平等修慈悲心:眾生心性不同,對我們來說,世間有好人、壞人,有親人、有怨敵,但是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都能夠怨親平等,廣度眾生。不像一般凡夫,有關係的人、親愛的人,才去度化他們,而對我不友善、不懷好意的人,就不去度化。佛陀對一切眾生,大慈大悲,不分怨親,絕對平等,這稱為平等修慈悲心。 慈悲心修習長養以後,可以獲得種種功德利益,《清淨道論》提示說:慈悲心具足後,能觀察到眾生瞋恚的過失,及行忍辱的美德;一個有慈悲心的人,會受到他人的愛敬,睡眠安樂,心境安寧,對一切眾生都做有利益的事情。再者,修學佛法時,因有大慈悲心,堪忍一切大苦而容易成就,證悟菩提意樂堅固。
序 第一篇 佛學篇 佛出人間 四阿含經的宗趣及特質 《維摩詰經》的特色 怎樣修學佛法? 端正法、正法要、增上法 由六根作用說到臨終助念 修學聖道四法 佛法如良藥 佛法能起淨化人心的功用 知苦與滅苦 恭喜「法財」 自增上、世增上、法增上 知性的佛教 人間淨土的體現 生死不懼、惡業可怕 佛教的生死觀 佛教的財富觀 《往生淨土論頌》釋義 第二篇 修行篇 兼修難行道與易行道 如何修學菩薩?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障礙 六和敬——和樂清淨的僧團 如何安定我們的身心? 如何防護我們的心? 談修行:讀經、持戒、坐禪 少欲知足 作福無厭 如何修學慈悲心? 何處適宜修行? 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篇 道誼篇 慈師塔——慈師圓寂三週年紀念 憶念我與演公長老的一段因緣 德州佛教會二十週年紀念特刊獻詞 我與浩師學長 我與華嚴蓮社的因緣 達拉斯弘法記 阿根廷弘法之行 弘傳華嚴宗的華嚴蓮社 薪火不滅——敬悼印公導師 憶與仁公長老共住三年多 泉州一晤憶常師 《永惺法語錄》第二冊序 憶念永惺長老與德州佛教會的因緣 從民宅到梵宇 《尋思集》序 憶在美國佛教會時 第四篇 雜文篇 《佛陀畫傳》譯者的話 中英彩色《佛陀畫傳》中譯序 《佛陀畫傳》印地語序 《佛光法苑》的成長 《佛法在人間》的發刊詞 略談佛寺住持之沿革 評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摧毀佛像遺蹟 「九一一」恐怖事件 佛教的轉型及其演變 口出妙香 新年的話 皆大歡喜 消災祈福有作用嗎? 跨世紀的新年 福至心靈 新年的展望 傳統梵唄與現代佛曲 《佛光法苑》第二百期感言 第五篇 初級佛學課程 說明 第一課 教主——釋迦牟尼佛 第二課 禮敬三寶 第三課 五戒十善 第四課 四諦、八正道 第五課 蘊處界淺說 第六課 緣起法 第七課 三法印 第八課 業力的因果觀 第九課 菩薩行 第十課 禪定的修習 第十一課 三藏的結集 第十二課 佛教發展略史
作者簡介 淨海法師 一九三一年出生江蘇泰縣。九歲出家,十六歲寶華山受戒,後就讀武進天寧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到臺灣親近慈航法師,於彌勒內院修學十年。一九六○年赴泰國學習泰文及巴利文,受南傳比丘戒,住進泰寺僧團,並入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攻讀。一九六九年轉赴日本,入東京立正大學研究,獲佛教學碩士學位。 一九七二年受邀赴紐約弘法,一九七八年抱著拓荒精神去到美國南部休士頓,與師友合創德州佛教會,先後興建佛光寺、玉佛寺及美洲菩提中心;不分任何宗派和種族,推行現代化多元性弘法活動。現任德州佛教會傳燈長老、德州佛教書院院長。著有《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南傳佛教史》、《覺海觀覽》、《佛國留學紀實》、《佛教史叢談散集》、《西方各國佛教略史》等作品,並譯有《真理的語言──法句經》、《佛陀畫傳》等譯作。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