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時代太喧囂,幸好有老子》特輯‧ GUIDE TO THE GOOD LIFE ◆前言‧老子幽默又犀利的智慧 老子的解憂講堂01 ◎放下眼前「得失」,不執著也就不計較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解憂講堂02 ◎適度的「缺少」,人生更美麗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的解憂講堂03 ◎剛剛好的私心,反而更踏實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的解憂講堂04 ◎懂得包容的「柔軟心」才是真正的「硬實力」 上善若水。 老子的解憂講堂05 ◎順勢優雅謙退,做一個笑到最後的人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的解憂講堂06 ◎愈買愈多?貪欲容易變成煩惱的源頭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老子的解憂講堂07 ◎魯蛇不是別人說了算。那些看似無用的地方,其實大有用處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的解憂講堂08 ◎「愛」太多是負擔,對別人、對自己都是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老子的解憂講堂09 ◎「順其自然」過生活,內心更寬裕自在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老子的解憂講堂10 ◎真正的優雅是懂得在「躁動中安靜自處」 致虛極,守靜篤。 老子的解憂講堂11 ◎最上乘的管理心法:「誠信為上」則上行下效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的解憂講堂12 ◎世事弔詭,愈欠缺的往往愈是重視 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的解憂講堂13 ◎最精妙的智慧能產生最精妙的愚蠢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老子的解憂講堂14 ◎「想太多」,煩惱也就來了 絕學無憂。 老子的解憂講堂15 ◎告別窮忙,在靜定中找回「身心靈的平衡」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老子的解憂講堂16 ◎大巧若拙,「自正」才能自在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偽棄詐,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老子的解憂講堂17 ◎「示弱」不是要你委屈,「示弱」為了下一秒的堅強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老子的解憂講堂18 ◎懂得「不爭」的柔軟之道,才不會隨波逐流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的解憂講堂19 ◎嚴苛高壓的管理方式無法長久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老子的解憂講堂20 ◎反璞歸真,活得更明白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老子的解憂講堂21 ◎如嬰兒般不計較,時時簡單時時快樂 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老子的解憂講堂22 ◎若無實有的半滿哲學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老子的解憂講堂23 ◎大智若愚的人,最能擄獲人心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的解憂講堂24 ◎不逞強不炫誇,凡事留一線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老子的解憂講堂25 ◎不得已掀起爭端,也要心存不忍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老子的解憂講堂26 ◎知人不如「自知」,自知不如「知不知」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老子的解憂講堂27 ◎想要真正富足,就不能被「欲望」牽著 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的解憂講堂28 ◎ 當規定成為最後殺手鐗,反彈後座力有時更大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的解憂講堂29 ◎有時真理總是伴隨著嘲笑與雜音 不笑不足以為道。 老子的解憂講堂30 ◎少一點功利心,反而更容易精進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老子的解憂講堂31 ◎大得大失,小得小失,不在乎就沒煩惱 多藏必厚亡。 老子的解憂講堂32 ◎刻意為之,有時只會愈走愈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的解憂講堂33 ◎真實的話不好聽,好聽的話不真實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的解憂講堂34 ◎身處低潮別懊惱,或許正是谷底翻身好機會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的解憂講堂35 ◎多動不如少動,管理者的廚師哲學 治大國,若烹小鮮。 老子的解憂講堂36 ◎威嚇挑釁無用,謙下更勝敬畏 大國不過要聚養小國,小國不過要求容於大國。 老子的解憂講堂37 ◎老是功虧一簣?慎始也要慎終,別辜負大好勢頭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的解憂講堂38 ◎「慈心」無敵,進可攻推可守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老子的解憂講堂39 ◎因為不被瞭解而招到攻擊是很正常的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老子的解憂講堂40 ◎有時候「勇於不敢」是一種大勇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老子的解憂講堂41 ◎法理不外人情,一昧專制嚴苛是沒有用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的解憂講堂42 ◎向大自然學習,以有餘補不足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老子的解憂講堂43 ◎心中平和寧靜就是桃花源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老子的解憂講堂44 ◎給得愈越多,就擁有愈多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後記
作者簡介 汪涌豪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擔任博士生的導師。 曾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神戶大學特任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美學與文論研究,兼及古代哲學、史學與當代文化批評。著作有《中國文學批評範疇及體系》《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中國遊俠史論》《中國游仙文化》《言說的立場》《汪涌豪人文演講集》等。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