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4782390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作者 |
古育安
|
出版社 |
萬卷樓
|
出版日期 |
2019-04-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22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的主題為「戰國時代的古史記憶」,旨在探討戰國時代的人對過去的記憶以及他們如何記憶過去等問題。此研究涉及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範圍甚廣。這方面研究的先驅是顧頡剛,因此在緒論中,除了對西方的記憶研究以及兩岸學者的引介作一簡述,還要對顧頡剛史學觀點中可與當代記憶研究接軌的「古史觀」研究概念與「移置」之說作進一步介紹。本書主要內容為「虞夏之際的古史記憶」,談虞代記憶的建構,以及虞夏之際最重要的人物鯀、禹、啟記憶的建構等。這些問題從古史辨時期以來不斷有學者以新材料與新觀點進行研究,本書也將透過出土戰國文獻材料帶來的啟發重新檢視之,並提出新的解釋。 |
|
|
|
|
|
|
|
|
|
|
|
|
|
|
目錄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1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5
蔡序 蔡哲茂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文獻記載的古史反映了何種過去 2
一 第二次古書反思與古書中的古史問題 2
二 如何看待文獻記載的古史與真實發生的過去 6
第二節 「記憶」的研究取向 13
一 現代西方記憶研究的發展與觀點概述 13
二 兩岸史學界對西方記憶研究的引介及在先秦史方面的開拓 26
第三節 顧頡剛《古史辨》學術遺產的繼承與創新 35
一 古史記憶研究的先驅:顧頡剛 35
二 顧頡剛「古史觀」研究的當代意義 48
三 本書的研究範圍、材料、主題及未來的研究計畫 60
第二章 禪讓制度與朝代典範──找回虞代記憶的過程 69
第一節 西周的「三代觀」古史記憶:夏代為朝代之始 70
一 從「禹是否有神性」的問題發展出「三代觀」概念 70
二 從《尚書.呂刑》的「絕地天通」看西周人記憶中的禹及虞代 84
第二節 東周的「四代觀」古史記憶:虞代記憶的建構 97
一 受到西周末年「時勢」的影響而重新發現有虞氏 97
二 東周時代因「禪讓說」的流行而建構虞代記憶 107
第三節 虞代記憶的主要事件:大禹治水與征三苗 154
一 「四代觀」古史記憶中的大禹治水 154
二 「四代觀」古史記憶中的禹征三苗 172
第三章 禹記憶二題──禹的出生與禹政 183
第一節 大禹感生神話及禹父為鯀的記憶 184
一 上博簡〈子羔〉所載禹無父感生的神話及其記憶脈絡 184
二 如何理解禹無父與禹父為鯀的記憶矛盾 197
第二節 大禹感生記憶的遺忘與再造 206
一 漢初大禹感生記憶的遺忘 206
二 從漢代緯書看大禹感生記憶的再造與發展 215
第三節 上博簡〈容成氏〉中的禹政記憶 234
一 禹聽政三年近悅遠來、四海請貢而為號旗以定天下 234
二 禹行儉為天下表率而建鼓於廷以平獄訟 239
第四章 啟記憶二題──啟得天下與上賓於天 247
第一節 啟得天下的歷史傳說與記憶脈絡 248
一 三代觀:非禪讓脈絡中的啟得天下記憶 248
二 四代觀:禪讓脈絡中的啟得天下記憶 254
第二節 啟上賓於天的神話傳說與記憶軌跡 273
一 啟賓天傳說的演變:從甲骨文的「賓于帝」談起 273
二 「賓天傳說」與「夢遊鈞天傳說」的關係 299
三 從〈厚父〉到〈武觀〉、〈離騷〉:夏初之亂的歷史解釋 308
第五章 結語 319
第一節 古史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觀點 319
一 以文獻為主體的古史研究 319
二 結合古史辨的學術遺產及當代的記憶研究開展古史記憶研究 320
第二節 從三代到四代:虞代記憶的建構 322
一 西周時期三代觀的古史記憶中不存在虞代 322
二 東周時期堯舜禪讓成為典範促成四代觀的虞代記憶 323
第三節 禪讓傳統的繼承者與終結者:禹、啟父子的記憶 327
一 禹的出生及禹政的記憶 327
二 啟得天下與上賓於天的記憶 330
參考文獻 337
後記 389
索引 391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古育安
古育安,一九七六年生,臺灣臺北人,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現職為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約聘專任助理教授、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臺灣警察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任及兼任助理、《民俗曲藝》專職編輯。學術專長為甲骨學、古文字學、出土文獻學、小學、先秦史。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