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了解歐洲藝術發展歷程必讀經典。 《藝術哲學》一書是丹納在巴黎美術學校講課時講稿的輯錄,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繪畫、尼德蘭繪畫和希臘雕塑三部分,闡述「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和「藝術中的理想」等基礎理論;主張研究學問應當「從事實出發,不從主義出發;不是提出教訓而是探求規律,證明規律」;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層層解析、展示古希臘雕塑、文藝復興的西方繪畫,指出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是丹納最重要的文藝理論著作。 傅雷先生在給兒媳婦的信中寫道:「因你對一切藝術很感興趣,可以一讀丹納之《藝術哲學》。這本書不僅對美學提出科學見解(美學理論很多,但此理論極為有益),並且是本藝術史通論,採用的不是一般教科書的形式,而是以淵博精深之見解指出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
導 讀:丹納「知人論世」的藝術哲學觀/張炳陽 譯者弁言 譯者序 序 第一編 藝術品的本質及其產生 第一章 藝術品的本質 第二章 藝術品的產生 第二編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第一章 義大利繪畫的特徵 第二章 基本形勢 第三章 次要形勢 第四章 次要形勢(續) 第五章 次要形勢(續) 第六章 次要形勢(續) 第三編 尼德蘭的繪畫 第一章 永久原因 第二章 歷史時期 第四編 希臘的雕塑 第一章 種 族 第二章 時 代 第三章 制 度 第五編 藝術中的理想 第一章 理想的種類與等級 第二章 特徵重要的程度 第三章 特徵有益的程度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度 名詞索引 伊波利特·阿道夫·丹納 年表
作者簡介 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年- 1893年) 法國的文藝理論家和史學家,是歷史文化學派的奠基者,有 「批評家心目中的拿破崙」之稱。他的藝術哲學對19世紀的文藝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主要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詩》(1854)、《英國文學史》(1864—1869)、《評論集》(1858)、《評論續集》(1865)、《評論後集》(1894)、《義大利遊記》(1864—1866)、《藝術哲學》(1865—1869)。 譯者簡介 傅雷(1908年-1966年) 字怒安,號怒庵,江蘇省南匯縣人,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翻譯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翻譯作品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文革期間,被紅衛兵逼於家中自縊而死。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