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 序 升高人生視角,讓情緒更有深度與暖度 序 章 其實,我們都誤解了自己 「知道原因」跟「解決問題」,其實是兩回事, 識出了情緒勒索,只是起點; 認知到勒索你情緒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才能從錯誤的思維中得到釋放。 了解扭曲、加工情緒的過程,從中改變舊有的思考習慣。 識出了情緒勒索,然後呢? 錯在我,表達了自我? 正因為「你在意」,他人才得以情緒勒索你 ‧走出自我誤解的迷局:賽利格曼教授和他無助的小狗 越想找出「一個」原因,生出越多新問題 情緒勒索你的人,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預期感讓現代人渴望越多,越匱乏 悲觀天性是生存優勢,亦是生活劣勢 愛講故事,自尋煩惱 一個不小心,成了自己情緒的糾察隊 恐懼使我們對情緒的認知變單薄 ‧走出自我誤解的迷局:不再以直覺之心做出判斷 第一章 還給情緒本來面目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又為什麼扭曲情緒? 印度哲學認為,人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再正常不過, 然而,單純的「感受」經過扭曲加工,變成了「情緒」, 又帶來了「行動」,一發生問題,就想做些什麼,用行動不斷彌補, 卻發現再怎樣努力,預期感與結果的落差越來越大, 也回復不了原來的模樣…… 唯有認知到扭曲加工的過程如何運作,才能看到解決問題的契機。 人類天性在意「感受」,而非「現實」 損失感受到的痛苦,遠大於得到的喜悅 「感受」只是單純反應,「情緒」才會讓你「付諸行動」 再怎麼補償,也無法回復本來樣貌 聚焦負面 強化──末日感 陳述故事 情緒遺毒,讓你一有不滿,就非得做些什麼 只能這麼做,其他方法都沒用?情緒遺毒的強烈排他性 抓癢很舒爽,但永遠比不上不癢時舒服 假性解決問題,只會弱化理性思考力 信念復信念,產生無限損失感 讓情緒回歸本來樣貌 ‧走出自我誤解的迷局:開啟理智,正確地認識起因、當下、結果 第二章 重新聚焦,找到未來多元可能性 同樣的事件, 感受不同,聚焦面向不同,就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看清現代社會「匱乏感」 如何毒化你聚焦事物多元面向的能力。 瓦解我們對結果不現實的期待, 以新的行動,建立新的認知。 人類天性關注負面 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就好了嗎? 向前付諸行動,不忘向後觀看自己 結果是中性的,不能期待只有好,沒有壞 用主觀照亮他人,卻照不見自己的盲點 一切只是「你以為」,我們其實從未真正思考過 創造理智的「認知─情緒─行動」人生輪 ‧走出自我誤解的迷局:一切只是戲論 第三章 弱化末日感,看見當下事物如實模樣 每當事情發生的時候, 「不會改變」「不會變好」 會讓我們以為末日將至,甚至退縮不前。 理解「得」與「失」會同時發生的事實, 扭轉忽略了「得」、只看到「失」的舊思維, 接受並貼近事物「如實」的樣子。 人類天性悲觀 未來當真不會改變,也不會變好?其實是對變化的敏銳度不足 對未來的認知維度太窄又太短 對抗大腦思考節能的天性 為「悲觀」找一位旗鼓相當的對手 提高對「得」的認知敏感度 將關注焦點從「別人」身上,轉向「過去的自己」 多了些得,也多了些失;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 ‧走出自我誤解的迷局:成為理性樂觀派 第四章 停止陳述,貼近真實人生故事版本 人天生愛說故事, 又只能說出「因為……所以……」, 過於簡化了問題。 停止在情緒上打轉,多想「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建立多因論世界觀, 就此鬆綁激情、緊繃、衝動的扭曲情緒。 處理事情的三種錯誤心態:歸因環境、不夠努力、能力不足 人類天性愛說故事 問題不是「想太多」,而是我們「想太少」 為現在的諸多困境,找一個過去的原因 你對自我的認知,左右陳述內容好壞 私奔效應:以為遇事不順,只要逃離單一原因就好 鬆綁對一因論的執念 多因論的世界觀,才是真正的尊重 ‧走出自我誤解的迷局:掌握因,得出你想要的果
作者簡介 熊仁謙 90後,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地,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語言學。 2013年返台投入傳統佛學教育工作,2016年開設「快樂大學」YouTube頻道,超越十萬人訂閱。 現任解脫協會理事長、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以筆名「羅卓仁謙」推廣佛學科普,「熊仁謙」介紹在生活中實用的印度哲學。 著有:《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辯經.理性的浪漫:大乘主義的自由之路》《辯經.辨人生:羅卓仁謙快狠準說佛法,升級你的辯思與覺察能力》。 FB:熊仁謙www.facebook.com/kumasmokshah/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