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科學研究的邏輯
|
|
The Logic of Social Research, 2005 |
|
|
|
|
|
|
|
|
ISBN |
9789866338540 |
定价 |
NT400 |
售价 |
RM62.50 |
作者 |
Arthur L. Stinchcombe
|
译者 |
謝明珊、徐筱琦 |
出版社 |
韋伯
|
出版日期 |
2012-10-2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18 页. 14.8.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作者認為要當一位有效率的社會學家,就必須會使用多種研究方法。因此,本書就是要介紹各種研究方法的邏輯。當研究者用這些方法來研究社會因果關係時,都必須面對一系列的邏輯問題,作者就是想用本書讓讀者熟悉這些邏輯問題。
自從休姆(Hume)以來,社會科學家就發現觀察資料不能做為因果理論的直接佐證。於是,社會科學家就創造了量化方法、歷史方法、民族誌方法與實驗方法等四種主要的研究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價值和用途。在這整本書中,我們見識到作者證實了一個重要的理念:理論與方法要獨立存在就必須承擔風險。
本書與其他方法論書籍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只在第一章概述這些研究方法的特性,隨後的每一章都分別探討一個邏輯問題。藉由特別且深入的觀點,讓我們對社會科學研究有新的體會。在台灣有關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書籍,大部分都偏重量化和質性研究這類技術層面的探討,但是本書的學術觸角更為廣泛,處處從理論與方法論的邏輯切入,讓人在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時耳目一新,是一本相當有特色的著作,值得引介給台灣的讀者。本書的實用性、趣味性與敏銳度,讓讀者對社會科學的全貌又有更全面性的理解。
作者簡介
Arthur L. Stinchcombe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教授,專攻政治學、社會學與組織行為。近期著作:《建構社會理論》(Constructing Social Theories),該書是社會學系本科生必讀的經典之作。
譯者簡介
謝明珊(負責本書序言、第一至六章、第八的翻譯)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
譯有《後殖民的挑戰》、《空間與權力:政治地理學新風貌》、《從批判理論到後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解構與重構》、《人類與環境的權利》、《身體社會學》、《轉變中的身體》、《身體與社會理論》、《身體三面向》、《性別社會學導讀》、《文化研究分析手冊》、《課程秩序的綠洲》、《傳統與創新》、《通識教育的革新》等書(皆由韋伯文化出版)。
徐筱琦(負責本書第七章的翻譯)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政治研究所博士。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言與謝詞 第一章 社會學與相關領域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差距是因果推理與方法的核心 第三章 社會研究中的基本經濟效益結構 第四章 用資料來精煉分析單位差距的概念 第五章 精煉有關脈絡的概念 第六章 分析單位與機制:轉因為果 第七章 用資料檢證假設進而檢證理論 第八章 用資料來改良理論 參考書目 索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