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對日抗戰勝利後,經過七十多年的今天,沒有多少人記得樂山或其他後方城市,雖然它們曾有過輝煌的過去,但那不過是歷史長河的一段插曲而已…… 中日戰爭時期,隨著戰事越來越激烈,中國沿海各城市先後淪陷。為能讓工商業繼續發展,以利支援抗戰與提供民間所需,政府和民間紛紛計議,將沿海城市之重要工廠舉廠內遷。同時,為了搶救文物和保存文化教育的命脈,故宮文物與各地高校也進行了一段大遷移。 當時的樂山從一個小小縣城,因為抗戰時期工廠、高校和文化團體的內遷匯聚,成為川西平原南端的工商業聚集之地和文化中心,也加速了地方的現代化啟動與發展。 本書以中日戰爭時期的工業和教育文化為主軸,分別敘述當時的國民政府鹽務總局、近代中國化工───永利與黃海、中外合資煤礦企業的嘉陽煤礦、四川的第一家機器造紙廠的嘉樂紙廠、戰時唯一的空軍降落傘生產廠、國貨絲綢時裝面料主要提供───商美亞織綢廠等重要工業,以及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江蘇省立蠶絲專科學校、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復性書院等教育機構。 本書特色 1.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詳實描述今四川省樂山市在當時戰爭的艱難困苦環境中,如何從小縣城一步一步成為戰時的文化中心。 2.重現戰爭時期,工商界人士為搶救工業物資和設備免遭破壞殆盡;以及知識份子為保存文化教育和保護珍貴文物,其歷經過程。 3.書中参閱相關史料,旁徵博引,敘述詳盡,真實呈現四川樂山做為戰時後方基地的動盪歷史。
│前 言│ │序 曲 到大後方去│ 第一節 保留元氣,廠礦內遷 第二節 搶救文脈,高校長征 │第一章 華西新塘沽:范旭東與永利黃海│ 第一節 寧可玉碎,不求瓦全 第二節 道士觀建起新塘沽 第三節 孫學悟與黃海研究社 第四節 科研成果,碩果累累 第五節 深憾中國失先生 │第二章 芭蕉溝往事:孫越崎與嘉陽煤礦│ 第一節 孫越崎整理焦作礦務 第二節 中福南遷,合組天府礦業 第三節 芭蕉溝辦起嘉陽煤礦 第四節 開礦出煤,鐵水聯運 第五節 為抗戰軍需作貢獻 │第三章 實業報國家:李劼人與嘉樂紙廠│ 第一節 關關停停,創業維艱 第二節 國家不幸廠家幸 第三節 勉力維持到天亮 第四節 資助文化事業文化人 第五節 戰時樂山的印刷業 │第四章 命運迥異的各類企業│ 第一節 戰時中國唯一的降落傘廠 第二節 打敗日本絲綢的美亞公司 第三節 資源委員會建設岷江電廠 第四節 堪比景德鎮的清華瓷器廠 第五節 中國第一家天然金剛砂廠 │第五章 功侔魯壁:故宮國寶在安谷│ 第一節 「九一八」改變故宮命運 第二節 北線文物轉運到樂山 第三節 安谷鄉村的一寺六祠 第四節 尹煥章成了樂山女婿 第五節 完璧歸寧又分離 │第六章 弦歌不輟:武漢大學在樂山│ 第一節 文廟裡響起琅琅讀書聲 第二節 一代完人,功蓋珞嘉 第三節 四大學院:文法理工 第四節 實習工廠,讓馮玉祥長見識 第五節 十萬青年十萬軍 │第七章 劬勞吐絲:江蘇蠶校在川南│ 第一節 兩枚炸彈落在蠶校 第二節 俞慶棠請費達生「出力」 第三節 樂山的桑蠶絲綢業 第四節 鄭辟疆入川復校 第五節 宋美齡認可的蠶絲實驗區 │第八章 烽火薪傳的文化機構│ 第一節 齊魯文物:大佛作伴十三年 第二節 復性書院:從講學轉向刻書 第三節 中央技專:毫不起眼的學校 第四節 峨嵋山下:程天放與四川大學 第五節 凌雲山上:唐燿與木材試驗室 │尾 聲 抗戰勝利了│ │主要參考資料│ │後 記│
作者簡介 張在軍 筆名張弩弓。著有《文化苦語》、《滿天星》、《花香筆不香》、《苦難與輝煌──抗戰時期的武漢大學》、《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西遷與東還──抗戰時期武漢大學編年史稿》、《才情與風範──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續編》和《戰亂與革命中的東北大學》等文集十幾種。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