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7107435 |
定价 |
NT180 |
售价 |
RM28.10 |
优惠价 |
RM25.01 *
|
作者 |
黃智海
|
出版社 |
笛藤
|
出版日期 |
2018-12-24 |
装订 |
平裝. 雙色印刷. 160 页. 1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隨身攜帶、大字清晰,方便隨時閱讀背誦。
●佛經逐字逐句白話解釋,淺顯易懂。
●對初入門者開啟一道「方便」之門,解除對佛理的疑惑。
在眾多佛教入門的佛經釋注、解釋的書中,黃智海居士的著作的確給初入門的人開了一道「方便」之門,將經文做逐字逐句的解釋,不僅詳盡,且又淺顯易懂。
因應時代的變遷、進步,原書老式的排版,對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較吃力困難,因此,本社重新編成「新版」,使大家可以輕鬆地看佛書、學習佛法,另外在尺寸上此次也特別改成較容易攜帶的大小,方便讀者隨身攜帶閱讀背誦。在字體上亦力求大字、清晰,閱讀不吃力、印象更深刻。
般若經佛教裡面有許多種類,亦有許多翻譯,而比較完備和數量最大的,要首推唐譯大般若經。大般若經共有六百卷之多,看閱和研究起來,都非少許時間能完成,更遑論背誦?有的,便是這部心經了。
唐譯心經,文簡義周,易於讀誦講說,為古今學者所崇拜,亦為佛教界之經典。這部心經於叢林早晚功課時,必要誦念,大小佛事終結時,也必定要誦念它,乃至生事死事,都離不了它,可見其地位之重要。在學者研究方面,亦非常廣泛,只要看看各家於其註解之多,雄冠一切,就可以知道了。
有人要問這部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受廣大群眾所歡迎,愛好讀誦研究?其實就是般若的功能啊!
般若是什麼?就是智慧的意思。論其在世間法上的地位,沒有它,什麼事也辦不好。小乘離了它,不能離苦得樂證無生忍;大乘離了它,不能行菩薩道趣正等正覺。因此每個學佛人視如至寶。這部心經,又總攝大般若的精華,包含整個佛法要義。
本書為適合大眾閱讀的讀品,用深入淺出的筆調,謹慎精細地以白話解釋出來,以啟蒙初學者入佛法門。 |
|
|
|
|
|
|
|
|
|
|
|
|
|
|
目錄
新版.前言
新版.前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解釋序
解釋心經的原因和看這本白話解釋的方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逐句白話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
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
揭諦,菩提薩婆訶。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黃智海居士(一八七五 ~ 一九六一)
名慶瀾,字涵之,法名智海,上海人,前清貢生,曾任湖北德安宜昌知府。
後留學日本,回國後,創辦上海南華書局、上海三育中小學、上海法政學校。
1912年(民國元年),曾任上海火藥局局長、上海高級審判廳廳長。後又任浙江溫州 甌海道道尹。
1922年,上海佛教淨業社成立,被推為該社董事。
1929年,與印光法師等在上海覺園發起成立弘化社。
1935年,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同年與胡厚甫等在上海覺園發起成立具有國際性的佛學團體——法明學會,任副會長。
1945年,任中國佛教會整理委員會委員。
1956年,被推為上海佛教淨業居士林名譽主任理事。
1961年,逝世,享壽八十七歲。
黃智海居士中年皈依佛教,是淨土宗印光法師弟子,對淨土宗頗有研究。所著「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及「初機淨業指南」兩書,當時被譽為淨土宗初機最佳良導。
他晚年發願把「淨土五經」都寫成白話解釋,來弘揚淨土宗,後來他寫的「觀無量壽佛經白話解釋」、「普賢行願品白話解釋」都已出版。「無量壽經白話解釋」寫了一大半,因年老多病,沒有完成。
他還撰有「了凡四訓」、「心經白話解釋」、「佛法大意」、「朝暮課誦白話解釋」等。他的著作,都是用淺顯通俗的白話文寫成,對全國各地佛教信眾起了廣泛的影響。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