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學十五講(修訂版)
|
|
Fifteen Lessons of Western Literature |
|
|
|
|
|
|
|
|
ISBN |
9789888570041 |
定价 |
NT530 |
售价 |
RM82.80 |
优惠价 |
RM73.69 *
|
作者 |
徐葆耕
|
出版社 |
香港中和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8-12-2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56 页. 23.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古希臘神話及其現代性,中世紀的宗教文化與騎士浪漫主義,文藝復興,莎士比亞的戲劇,新古典主義到啟蒙時代的文學,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俄羅斯文學,現代主義和美國的作家,後現代主義文學……
縱貫三千年的時光,涵蓋從古希臘至今西方文學史的主要思潮以及各個時期最經典的作家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歷程。本書行文生動活潑,富於詩意和哲理,讀者能從愉快的閱讀中獲得來自西方文學經典的啟發,以及對當代人生存環境和意義的思考。
推廣重點
1、對西方文學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本書縱觀西方文學的演變。
2、閱讀過經典文學的讀者,本書有助於對過往閱讀的思考與梳理。
3、啟發視野,推動今天讀者去接觸更多的經典文學。
本書特色
1、對西方文學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本書縱觀西方文學的演變。
2、閱讀過經典文學的讀者,本書有助於對過往閱讀的思考與梳理。
3、啟發視野,推動今天讀者去接觸更多的經典文學。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第一講 西方文學的發展歷程
【摘要】 古希臘神話藝術的突然興起—中世紀基督教文學與騎士史詩—歐洲的啟明星: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與啟蒙思想的閃電—浪漫運動編織的燦爛星空—名作如林的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奇觀—小結:兩大源頭與六大思潮
第二講 古希臘神話及其現代性
【摘要】 童年何以是美麗的—希臘神話的起源—十二主神—中國何以沒有酒神與愛神—斯芬克斯之謎:認識你自己—俄狄浦斯:人和命運—美狄亞:女人和愛—荷馬史詩—阿基里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個「人」—阿基里斯的腳後跟:西方人的民族自省意識—返回神話
第三講 中世紀的基督文化與騎士浪漫主義
【摘要】 十字架上的耶穌揭示了基督教的要義—《聖經》文化與希臘文化是既對立又互補的—謙卑的英雄摩西—參孫:民族意識與個人慾念的對立—罪感意識造就了歐洲文學的燦爛—原罪說與中國傳統的「精神快樂法」—原罪說提升了人又壓抑了人—阿伯拉與愛洛綺絲的悲劇—騎士浪漫主義:歐洲騎士與中國俠客—中世紀的二元對抗反映了人類的恆久矛盾—當代罪感的消亡
第四講 但丁與《神曲》
【摘要】 但丁及《神曲》是兩條文化河流相激相蕩而產生的壯麗圖景—但丁生活中的兩個重要事件—「地獄」:但丁的偉大偷換—煉獄的新觀念:人如何達到至善至美—《神曲》與《紅樓夢》的比較—但丁的「多義說」,讀者的神聖解釋權
第五講 文藝復興概說
【摘要】 蒙娜麗莎:文藝復興的意象—意大利何以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彼特拉克及其奇喻—潑皮薄伽丘—巨人拉伯雷—唱低調的智者蒙田—塞萬提斯和《唐吉訶德》—唐吉訶德與桑丘:過去與未來
第六講 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
【摘要】 莎士比亞的生平和創作分期—近代伊甸園和愛情樹—人類的高峰體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月夜幽會—莎氏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的第一段獨白: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哈姆雷特命題:活還是不活—「莎士比亞化」的現代意義—假如沒有莎士比亞
第七講 從新古典主義到啟蒙文學
【摘要】 太陽王路易十四和新古典主義—帶著鎖鏈跳舞的藝術—高乃依和《熙德》—啟蒙思想的誕生及其文學表現—狄德羅:詩和善良的分離—盧梭《懺悔錄》—盧梭的現代意義
第八講 歌德與《浮士德》
【摘要】 西方文學的第四里程碑—歌德的偉大與怯懦—《少年維特之煩惱》—宗白華論《浮士德》—浮士德:渴望獲得生命最高限值的痛苦—浮士德的生命里程—馮至認為《浮士德》的主題在於自強不息—浮士德的兩難命題
第九講 19世紀的浪漫運動
【摘要】 浪漫運動的緣起—浪漫運動和古典主義的對抗—浪漫運動在德國—浪漫運動在英國—湖畔派與惡魔派—惡的自由批判精神與惡魔派壇主拜倫—曼弗雷德:自己成為自己的地獄—浪漫派在法國—青年雨果的美醜對照原則及《巴黎聖母院》—波德萊爾:在慾海中沉自己的船
第十講 19世紀的現實主義與《簡.愛》
【摘要】 現實主義的崛起是悄然的—現實主義同浪漫主義的邊界是模糊的—現實主義作家的三大矛盾心態—講現實主義應該從英國說起—勃朗特姐妹的性格和命運—幼年的簡:金錢與尊嚴的對抗—簡和羅徹斯特的愛情:依賴尊嚴而結合—理想的生活是尊嚴加愛,當然還要加上金錢—《簡.愛》纖細的心理描寫
第十一講 司湯達與巴爾扎克
【摘要】 司湯達:拿破崙的崇拜者與追隨者—《紅與黑》在中國的命運—于連的自尊與自卑的心理來復線—于連:愛情就是征服—于連:世界就是一根竹竿,看誰能爬到頂端—巴爾扎克:文學實業家—《人間喜劇》:輝煌的現實主義大廈—《高老頭》:金錢怎樣取代門第—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課:最沒有用的是溫情和眼淚
第十二講 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
【摘要】 吳爾芙論俄國文學—我本人的感受—東正教與啟蒙思想是俄國文學的兩大源泉—俄國文學區別於西歐文學的四個特徵—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給精神貴族一記耳光—果戈理:自然派與宗教思想的矛盾—靈魂的拷問者杜斯妥也夫斯基—「白銀時代」的藝術奇觀
第十三講 托爾斯泰與《安娜.卡列尼娜》
【摘要】 托爾斯泰的性格特徵—托爾斯泰的罪感及懺悔意識—托爾斯泰的「蠍子」式的追問與出走—中國傳統中罪感的匱乏—《安娜.卡列尼娜》引發的爭論—安娜與潘金蓮—對《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幾個細節的分析—托爾斯泰認為對人的分析應以瞬間為單位—托爾斯泰對小說敘事的革新
第十四講 現代主義與艾略特、卡夫卡、海明威
【摘要】 用象徵闡釋思想的可能性—現代主義的思想藝術特徵—《荒原》與《神曲》的比較—卡夫卡:現代神話體系的創造者—《變形記》:現代審美情感的移入過程—海明威:強者的風度—語言反叛邏輯的奇觀
第十五講 後現代主義文學及其他
【摘要】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徵—垮掉的一代:用嚎叫踩碎痛苦—荒誕的發現和荒誕劇—新小說派:心靈的迷宮—絞刑架下的幽默—索爾.貝婁:尋找新的上帝—杜拉斯:西方女人的東方情人—心靈的煉獄是漫長的,但總要找出些許微光
附錄一 屬下能說話嗎?—底層文學與蕭洛霍夫
附錄二 保爾:新聖徒的理念與激情
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徐葆耕(1937-2010)
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0年起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學術著述有《西方文學:心靈的歷史》、《釋古與清華學派》,學術隨筆有《紫色清華》,文藝創作有電影劇本《鄰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說《同窗》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