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孩子的第一部台灣史! 台灣歷史十二大主題,圖文搭配有趣易懂,引領小朋友認識台灣史的最佳讀物 ★一流的編輯審訂,一次偉大的歷史探險 由一流的作家、漫畫家、學者專家,以及金鼎獎編輯陣容合力編纂而成,以幽默活潑的漫畫形式,將台灣的歷史,從石器時代、原住民的文化、海盜與「紅毛」的進駐、鄭氏的開發、漢人的墾拓、清朝的治理、日本的統治、戰後到今日的發展,有系統、有情節地植入孩子心中,輕鬆的閱讀、深刻的記憶,是一部兼顧趣味性與教育性的一流童書。 ★漫畫與文字交相輝映,重繪台灣歷史現場 所構劃的台灣歷史十二大主題,與現今十二年國教國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幾乎是一致的,且涵蓋了小學社會課本中絕大部分的內容。從一些小朋友的親身經驗發現,如果在這之前先看過【漫畫台灣歷史故事】,通常不用死背,就已對台灣史具備相當清楚的架構。 台灣原本沒有耕地的牛,那麼今日「台灣牛」究竟打哪兒來呢?你知道小小的台灣,曾有多少種名字嗎?15匹布,真的可以換台灣一大片土地嗎?「伊拉,福爾摩沙」到底是哪一國人對台灣的讚嘆?「黑水溝」位指何處;日本德川家康時期,其所派遣的13艘船、470名部下,為何只有一艘抵達台灣?…… ★格局恢弘、全彩印刷,凸顯時代景深與歷史風華 加註注音、全彩印刷,而且以菊8開版面(30 x 21.5 cm),開展孩子對台灣史認知的版圖。特別是這套書的漫畫「格子」遠比一般漫畫書的格局大,因此小朋友不只可以看到人物細部的表情動作,還可見到漫畫家筆下極其考究的歷史現場。 清末的「怡和洋行」、中法戰爭的「法軍戰艦」、荷西時期的「金色船隊」、鹿港的「老式店舖」等房舍茅廬、船艦大砲、物件擺設,充分凸顯了時代景深、歷史風華、人文集錦,以及真實的記錄。 ★新增「歷史教室」專頁,圖文並茂、史料豐富 【漫畫台灣歷史故事】持續在內容上做了部分的修訂,由台灣史學者吳密察負責監修、增訂新版,並於每冊加入「歷史教室」專頁,全套共規劃了四十六堂課,不僅史料豐富、故事精彩,並且透過生動的圖片解析和文字導引,讓孩子輕鬆掌握台灣土地的、人文的、政治的、生活的時間故事。 從歷盡滄桑的一級古蹟「紅毛城」可以窺知十七世紀的建築結構;從考古「遺址現場」可以探知史前時期的歷史線索;從鄭成功「攻台路線圖」可以了解兩萬五千大軍、四百艘戰艦如何進駐台灣赤崁;從「清代的台灣地圖」可以發現清朝人採取「北在左、南在右、從台灣海峽向東」的角度來畫台灣…… 【全套書目】 包含:《史前的人類》、《原住民的生活》、《海盜與紅毛的時代》、《鄭氏的興衰》、《唐山過台灣》、《墾荒與械鬥》、《漢人社會的成型》、《開港通商與洋務新政》、《總督府的統治》、《日本的殖民經濟》、《皇民化與戰爭》、《戰後》 得獎記錄 ★入選國編館〔優良漫畫〕推廣書單
《1史前的人類》 最漫長的時代 第一冊,敘述從開天闢地到新石器時代的台灣。 在這一段沒有文字的漫長歲月,人們世世代代都過著相似的生活。發明一種工具或者獲得一種新知識,往往要花上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 人類經過長久的時間,一點一滴累積了無數微小的經驗,才有今天快速的進步。 現在,讓我們展開想像和好奇的翅膀,一起向那遙遠的古代出發吧。 《2原住民的生活》 不能忽略的原住民文化 遠從石器時代開始,到漢人大量移民到台灣前,在台灣歷史舞台上的主角,是活動在各處不同族群的原住民。 第二冊,敘述在漢人尚未移民台灣前,台灣原住民的活動。這一段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是我們從原住民的遺物和他們保留的習俗文化,一樣可以對當時人的生活,有豐富的想像。 我們沒有理由,把台灣的歷史只侷限在漢人開拓的三百多年,而忽略台灣原住民的時代。 《3海盜與紅毛的時代》 從美麗荒島到貿易重地 十六世紀中葉,當葡萄牙人航海經過台灣,喊出「伊拉、福爾摩沙」時,這個美麗的島嶼還是一片蠻荒。由於海上貿易的興盛,這個美麗島很快的就受到注目,進入了世界歷史的舞台。 第三冊,敘述台灣從神祕的海上荒島,如何成為人人爭奪的貿易基地的歷史。這一段時間,決定了台灣開發的起步,也畫出歷史發展的輪廓。 《4鄭氏的興衰》 漢人殖民成功的唯一地區 第四冊,敘述鄭成功擊敗荷蘭,奪取台灣,以及鄭氏在台灣的政治經濟活動。這一段歷史使台灣成為漢人在海外殖民唯一成功的地區。 鄭成功代表的海洋性格、冒險精神,正是世界未來的主流。為中國保守的大陸性文化,注入新的因子,拓展中國人的生存之道。可惜後來鄭氏敗亡,滿清入主台灣。在大陸性文化的壓制下,這種海洋性格,只能隱約的存在台灣,沒有影響到中國。 《5唐山過台灣》 唐山過台灣的辛酸 第五冊,敘述鄭氏滅亡,清朝入台到朱一貴之亂。 在這一段時間中,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人民,憑著堅毅的體力和意志,突破官方的渡台禁令和天然的海峽天險,才來到台灣。又要面對腐敗的官吏和殘酷的生存競爭,無數的生命往往一瞬即逝,脆弱的消失在歷史中。 唐山過台灣是一段艱苦、辛酸又充滿悲壯、無奈的道路。 《6墾荒與械鬥》 以力為真理的社會 台灣是一個移民開墾的移民社會,缺乏固定的社會秩序。一旦產生利益衝突和意見不合,便必須依靠武力、械鬥,來決定人的命運。「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正是這種社會的寫照。 第六冊,敘述浪漫的開拓英雄,其中有險詐、權謀、幸福和血淚。 《7漢人社會的成型》 漢人社會形成的時代 台灣的歷史發展,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它是近代中國漢民族向海外殖民成功的特例。 漢人社會有兩個特點,一是以小農為生產的基礎,一是以儒教為文化的根本。 第七冊,就是要敘述:台灣如何在農業移民的開拓下,完成「水田化」;以及如何經由科舉形成「儒教化」的歷史。 《8開港通商與洋務新政》 中國最進步的地區──台灣 十七、十八世紀,來自中國的大量移民,使台灣從海外蠻荒孤島,變成中國東南的穀倉。 到了十九世紀,位於太平洋航線要衝的台灣,不但成為列強角逐的舞台,也成為中國轉變最快,最近代化的地方。 第八冊,敘述在這一連串的巨變中,台灣如何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成為全中國唯一出超和最近代化的地區。 《9總督府的統治》 日本的統治 一八九四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古老的中國,經不起新興日本的打擊,在海戰、陸戰全面慘敗。甲午戰敗,不但表示中國的舊體制已經注定步向敗亡,更加深中華民族的危機。其中最大創痛,是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從台灣割讓到日本統治確立,台灣人民以簡陋的武裝和散漫的組織,對抗近代化新興的日本。雖然注定是失敗,但那些不甘屈服於現實,敢向命運挑戰的人們,他們的精神不正是民族再興的動力源泉? 第九冊,就是要敘述這一段台灣人民悲壯、無奈的反抗和台灣急速邁向近代化的過程。 《10日本的殖民經濟》 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日本在台灣,一面實施軍事鎮壓,一面推行近代化的政策。確立了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基礎,也加速了台灣經濟的開發。 但是,日本開發台灣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台灣豐富的人力、物力,使日本更為富強。所以台灣人民在分享近代化利益的同時,也受到剝削。 第十冊,就是要敘述日本帝國主義如何在台灣進行殖民統治,獨占利益,和台灣人民運用各種手段,來對抗帝國主義。 《11皇民化與戰爭》 一段黑暗的年代 第十一冊,敘述台灣從一九三○到一九四八年的歷史,在這一段時間,台灣人民飽受軍國主義、戰爭轟炸、腐敗政治……的摧殘,尤其台灣光復,在國民政府接管後,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竟發生了震動中外的「二二八事件」。可說是台灣歷史上一段黑暗的年代。 《12戰後》 邁向未來 進入九○年代,世界呈現一股追求自由民主的風潮,推倒了許多共產極權政府。台灣面對的問題,除了如何因應中國大陸,更重要就是民主化的問題。而民主不只是在政治上,社會、經濟、文化、學校、各行各業,都必須民主化。 世界的歷史,已經證明「民主」是大多數人類追求的目標,相信這也是台灣未來應走的道路。
作者簡介 郝廣才 ◎可謂帶領台灣兒童進入繪本時代的關鍵人物。所著作與主編的繪本童書,結合了世界的創作資源,延攬國內外傑出插畫家,以多樣的繪畫風格詮釋經典文學及現代兒童文學創作,造就極佳的創意與品質,屢獲國際、國內各項大獎,美國《出版人週刊》稱他為「台灣與國際繪本界接軌的推手」。 ◎現任職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著有《起床啦!皇帝》、《繪本童話中國》、《新世紀童話繪本》、《漫畫台灣歷史故事》系列童書,繪本《一片披薩一塊錢》、《爸爸的鬍子想我嗎?》、《蝴蝶遇見公主》、《媽媽的一碗湯》等。 監修者簡介 曹永和 ◎歷史學者,以研究台灣荷西殖民時期著名。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於民國五十三~五十四年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獎助,參加「東亞各國接受西方文化」國際研究計劃,至東京研究訪問。 ◎民國六十二~六十四年應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參加該中心的越南中文資料研究計劃。 ◎民國六十七年,應荷蘭國立萊頓大學歐洲發展史研究中心之邀,參與《熱蘭遮城日誌》編校註疏工作。 陳奇祿 ◎日本東京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歷任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主任、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等。 ◎中央研究院院士。 ◎精研台灣原始藝術文化與中國文化。著有《台灣排灣群諸族木雕標本圖錄》、《People and Culture》、《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 宋文薰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 ◎曾參與圓山貝塚的挖掘,著有〈圓山貝塚的石器與骨角器工業〉、〈圓山貝塚的陶器工業〉、〈圓山貝塚民族的生產方式〉等論文。 ◎主持長濱遺址與卑南遺址的挖掘及研究工作,對台灣的考古學及史前史的建立,有深遠的影響。 阮昌銳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畢業,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員兼人類學組長。 ◎曾深入台灣山地每一個角落,並且在阿美族和泰雅族村落居住數年,從事田野調查的研究工作,對台灣先住民有精闢的研究,在民俗人類學上有重大貢獻。 ◎著有《南澳的泰雅人》上、下兩冊(與李亦園等合著),《大港口的阿美族》上、下兩冊,《成功阿美族的社會與文化》,及其他重要著作。 黃富三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台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劍橋大學歷史學碩士。歷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等。 ◎著有《女工與臺灣工業化》、《霧峰林家的興起 (1729-1864)》、《霧峰林家的中挫 (1864-1885)》、《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北部地區》(與賴澤涵、許雪姬、吳文星、黃秀政等合著)等多部專書,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許雪姬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專研清代台灣制度史、台灣家族史、海外台灣人歷史等,著有《清代台灣的綠營》、《龍井林家的歷史》、〈宜蘭開發史探微──吳光裔事蹟考〉、〈台灣總兵列傳〉、〈林文察與台勇〉、〈筏在台灣交通史上的地位〉等。 戴國煇 ◎一九五五年赴日留學,一九六六年以論文《中國甘蔗糖業之展開》獲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立教大學史學科教授。 ◎著有《新亞洲的構圖》、《台灣與台灣人—尋求自我肯定之心路歷程》、《台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台灣總體相》等,對台灣近代史有深厚的研究。 吳密察 ◎台灣史學者,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再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歷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國史館館長等。 ◎著有《台灣近代史研究》、《唐山過台灣的故事──台灣通史》等書。積極參與並致力於「歷史教育」之改革與推動。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