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兩甲子前,中國戰敗於日本,儒家士大夫遂尋求全面制度變革,行之數千年的堯舜周孔治理之道被棄如敝屣。此後百年,雖有仁人志士守護道統,復興儒學,唯多局限於精神、道德、文化領域,以為儒家未曾塑造、維護良好秩序,更不可能行於當世。 本書作者卻力排眾議,為當前中國之制度變革提出「儒家憲政」方案。作者認為,一國憲政當扎根於自身文明,儒家在中國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這决定了中國憲政必為儒家憲政。 本書上卷「義理」,參考中國數千年的治理實踐,疏解儒家經典,闡明常在常新的中國治理之道;下卷「更化」,探討當下中國通往儒家憲政之路。作者並不準備提出整全的憲制方案,反而保持充分開放的心態。作者認為,唯有歸宗道統,中國之政治秩序才可趨於良善、穩定,但「人能弘道」,當世君子不能不因時而立制,為此不能不廣泛參照西方的法度。 故「儒家憲政」既不同於自由民主憲政或社會主義憲政,亦有別於「儒教憲政」。作者以為,前者無視中國文明傳統、憑空立憲,而失之於「不及」;後者「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而失之於「過」。儒家憲政中道而行,或可供有志於治國平天下的賢明君子採擇一二。
上卷 義理 第一章、儒家憲政之形而上本源 一、敬天之確立 二、天不言 三、天文與人文 四、人文之治 五、結語 第二章、儒家憲政之根本原則:天下為公 一、公平:普天之下人人平等 二、公有: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三、公民:人皆為治理之主體 四、公論:言論自由 五、共和:君主制只是權宜之計 六、公治:選賢與能 七、公政:王道不偏,全民政府 八、公義:見義勇為,積極政府 九、公天下:和而不同的天下情懷 十、餘論 第三章、儒家憲政之義理與制度 一、周秦之變:國家權力統治及其困境 二、第二次立憲:從統治到治理 三、多中心治理之儒家義理 四、文化復興,治理重建 五、結語 第四章、儒家憲政之歷史大勢:第二次立憲 一、秦:錯失第二次立憲 二、董仲舒—漢武帝更化:第二次立憲之典範 三、第二次立憲之周期性出現 四、歐美之第二次立憲現象 五、第二次立憲之基本模型 六、結語 下卷 更化 第五章、八二憲法與儒家憲政 一、《共同綱領》創立革命憲法範式 二、繼續革命的憲法精神及其困境 三、八二憲法之歷史文化條款 四、歷史文化條款之寫入與闡釋 五、憲法序言第一段與中國故事、文明復興 六、結語 第六章、通往儒家憲政:論憲法修訂 一、憲法須守護道統 二、憲法語言之中國性 三、憲法價值之中國性 四、憲制架構之中國性 五、結語 第七章、儒家憲政民生主義 一、作為秩序構建之道的通三統 二、儒家之作為中華性之本 三、儒家的憲政主義傳統 四、儒家的民生主義傳統 五、反復其道,天行也 第八章、儒家憲政論申說 一、何以只是儒家的憲政? 二、儒家憲政不是儒教憲政 三、儒家憲政無違政教分離原則 四、儒家何必憲政? 五、儒家憲政與心性儒學 六、何以是憲政,而非民主 七、義理:儒家之憲政理念 八、歷史:中國之憲政傳統 九、現實:憲政之中國形態 十、開放的儒家憲政規劃 十一、結語
作者簡介 姚中秋 筆名秋風,陝西蒲城人,弘道書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 曾致力於譯介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普通法憲政主義,譯著十餘種 。 近年致力探究中國治理之道,闡發儒家義理,探索儒家復興並更化天下之道,著有 《 華夏治理秩序史 》 第一卷 《 天下 》 及第二卷 《 封建 》、《 儒家式現代秩序 》、《 國史綱目 》、《 治理秩序論 : 經義今詁 》等 。 2013 年夏創辦弘道書院,組織各種思想對話,拓展當代儒學研究之新議題,推動中國思想學術之儒家化 。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