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2942116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王景弘
|
出版社 |
玉山社
|
出版日期 |
2018-08-2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歷史是在危難時刻航行的指針。歷史說明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是這樣。」
戰爭時期,強權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戰局以及戰後的世界,產生相當影響。
太平洋戰爭時,並非政治主體、沒有發言權的台灣,被夾在幾大政權中數次走過烽火邊緣。那麼,當時的台灣,又處在什麼樣的局勢之中?
歷任多家媒體駐美、駐華府特派員,長年從事美國東亞外交事務研究的資深記者王景弘,透過爬梳美國、日本的官方紀錄與研究資料,整理戰爭期間美日兩國的戰略與決策,從中看出台灣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以及成為空襲目標的原因。同時,更試圖從台灣人的角度,理解兩國在戰爭時的布局與策略。
戰後尋求建構自己國家的台灣人,不能再忽視這場決定台灣人民命運的戰爭,慵懶的把中國自己塗脂抹粉的「抗戰史」,當作自己的歷史。台灣需要從不同層面觀察,客觀尋找大國的戰略考慮與事實真相,從中得到教育。
本書特色
◎太平洋戰爭時,台灣屬於日本帝國,無論是投降或參戰都不是一個主體,沒有發言權。
◎當時的台灣,處在什麼樣的局勢之中?唯有好好回答這個問題,才能對現在有更深的認識。
◎資深記者王景弘,繼《列入紀錄:危疑年代(1970~1973)的台灣外交私密談話》、《1949大流亡》、《台灣會生存下去》、《強權政治與台灣:從開羅會議到舊金山和約》後,再度爬梳諸多檔案、紀錄,以台灣作者的眼光,整理出台灣人對這場戰爭應該知道的事件。
◎參考資料包括美國、日本的檔案、官方紀錄與研究資料,試圖從台灣的角度,理解兩國在戰爭時的布局與策略。
◎彭明敏教授、李筱峰教授專文推薦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從台灣角度理解戰爭計畫者的思考 彭明敏
推薦序 記述台灣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地位與境遇 李筱峰
自序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第一章 發動戰爭易 結束戰爭難
第二章 百日橫掃西太平洋
第三章 跳島反攻的開始
第四章 第十軍計畫登陸南台灣
第五章 關鍵決策:先攻呂宋或先打台灣
第六章 來自航母的大爆擊
第七章 台灣還在烽火邊緣
第八章 琉球浮菊─帝國最後一戰
第九章 謀和、原爆、終戰
第十章 太平洋戰爭的輸家與贏家
附錄 一九四五年美國從菲律賓轟炸台灣日誌
參考資料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王景弘
1941年生,雲林斗南人。世界新聞專校畢業(1963);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士(BJ,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1973);美國馬里蘭大學碩士 (MA,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1974)
歷任台灣新生報記者、聯合報記者、聯合報撰述委員、世新兼任講師、紐約世界日報主編、經濟日報駐美特派員、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台灣日報駐美主筆。現為自由時報特約撰稿人,從事美國東亞外交事務研究。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