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578182368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作者 |
朱燕華、張維安
|
出版社 |
生智
|
出版日期 |
2001-05-1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1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本書以各種社會網為焦點,考察海峽兩岸三地的經濟生活,不但開啟了經濟社會學知識在本土使用的先河,更對於華人在地社會各種經濟活動的瞭解,提供了極有價 值的經驗分析。讀者若企求一本能從社會學取向,瞭解當下華人經濟活動的專著,本書是絕佳的選擇。透過作者群在其各自研究領域專業知識的累積,本書深入淺出 的行文風格,使讀者更能享受到以社會學觀點分析經濟生活的魅力,以及這些分析觀點在知識上所能彰顯的啟蒙作用。
東海大學社會系系主任,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介玄
從網路和消費文化來分析經濟活動和社會變遷是一個新的課題。朱燕華和張維安編著的《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結合了二十多位中、港、台著名 學者,對兩岸三地及一些華人社區作出深入淺出的具體研究,是一部值得推薦給青年社會科學家和人文科學研究者的傑作,提供二十一世紀青年學者一社會經濟學研 究的典範。
本書作者從家族網絡、人際網絡和族群網絡的不同層次來討論網絡組織的複雜性和變動性。不同時空、地緣和族群及企業型態會孕育出不同的「關係法則」。從香 港乾泰隆、台灣的客家和台南幫、中國的鄉鎮企業和加拿大華人的零售活動等具體案例,把一些抽象的「同鄉網絡」、「家族關係」、「工人網絡」和「誠信與繁 榮」等概念生動地呈現給一般讀者。
本書另一特色是從消費文化的意涵去討論社會變遷。從服飾西化、飲涼茶和夜市等角度去透視兩岸三地新時期的生活百態。這種以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來研究社會生活史非常值得新時代的學者去探索和追求。
澳洲昆士蘭大學亞洲商業史中心主任 黎志剛 」
作者簡介
朱燕華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生於香港,加州大學戴維思分校社會學博士。學術研究興趣包括:東亞民主轉型、勞工運動、婦女與非正式部門勞動情況,及資訊網絡經濟等。相關論文見諸 Asian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Research in Social Movements, Conflicts and Change等期刊及其他論文集。
編著∕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
張維安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著有《文化與經濟:韋伯社會學研究》等學術論文數十篇。 著作∕西雅圖夏令營手記-一位父親的親子時間 編著∕經濟與社會-兩岸三地社會文化的分析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篇 家族網絡 台南幫的家族網絡╱謝國興 家族企業與台灣經濟╱陳介英 華人家族與企業:從大陸鄉鎮企業中的例子說起╱邱澤奇 誠信與繁榮:華人家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黃紹倫 香港的家族企業:現況與前景╱朱燕華 第二篇 人際網絡 傳銷個案: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相互鑲嵌╱藍佩嘉 關係網絡與企業╱羅家德 虛擬產權與中國經濟的「關係法則」╱吳介民 看不見的經營者:香港製衣業的工人網絡╱梁漢柱 早期香港買辦的人際網絡╱李培德 第三篇 族群網絡 族群與經濟╱曾嬿芬 台灣客家族群的經濟活動╱張維安 同鄉關係網絡與中國大陸的「民工潮」╱陸緋雲 關係網絡與家族企業:以香港乾泰隆及其聯號為例╱蔡志祥 從零售活動看民族界限:加拿大華人移民身分╱馮美玲 第四篇 消費文化 台灣的檳榔消費文化╱潘美玲 夜市消費文化所呈現的文化意涵╱余舜德 消費、階級與身分政治:深圳女工的經驗╱潘藝 香港服裝西化的歷程及其社會學意義╱陳效能 飲苦茶╱鄭詩靈 代跋:經濟與社會╱張維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