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1463988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作者 |
陳捷先
|
出版社 |
三民
|
出版日期 |
2018-06-1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3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國際知名學者陳捷先─總結數十年明清史研究的心得之作
以說故事的口吻,帶你穿越時空,重返清宮重大歷史現場
從大清帝國的崛起與衰亡,領悟出歷史何以為鑑
明朝是亡於滿人、流民,還是自己敗家、不爭氣?
明末宮廷有多黑暗?大肆搜刮民財的嘉靖、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放任太監擅權的天啟、小氣又自負的崇禎,有這些皇帝,明朝焉能不亡?
明末清初的「第一代臺海對峙」,都是「一條辮子」惹的禍?
辮子只是個髮型,卻成為清鄭議和失敗的元兇,透過「辮子政治學」,帶你一探辮子所隱喻的主臣、藩屬、夷夏等文化情結。
西方列強來臨時,清帝國從挨打中學到了些什麼?
列強擊垮了天朝格局,但清帝國努力向列強看齊,習得爭取平等外交、建立新式海陸軍、發展工業,誰說巨龍總是沉睡不起?
權力慾望極強的慈禧太后,讓晚清政局掀起什麼波瀾?
慈禧先「垂簾」再「訓政」,但權力慾望驅動她發動一場場政變,當她剷除政敵、踏上權力頂峰之時,也敲響了帝國滅亡的喪鐘。
五四「新」文化運動,其實是奠基於「舊」帝國的遺產?
晚清時期興起的改革運動,引進西學、建新學堂、派留學生,播下了西方新學術、新思想的種子,並在民初五四運動開花結果。
明清帝國已逝百餘年,但類似的歷史場景仍不斷重現。作者透過犀利的筆鋒,讓歷史不只是故事,而是發人深省的人生教材。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陳捷先
江蘇江都人,1932年生,1956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1959年獲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後應邀赴美加入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計畫研究,返臺後歷任臺大歷史系系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
為國際間享負盛名的學者,精通滿文,對清史文獻檔案瞭如指掌,在清代史、檔案學與滿族研究領域中成就斐然。1980年應聘為美國麻州大學客座教授;1990年榮獲韓國圓光大學名譽博士學位;長期指導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清史出版與研究方向,並主導國際學會有「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等等,培育眾多的中外年輕學者,並帶動國內外的學術研究風氣。退休後移居加拿大,現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教授著作等身,除百餘篇的中英文論文外,清史領域著有《清史雜筆》、《努爾哈齊寫真》、《康熙寫真》、《雍正寫真》、《乾隆寫真》、《明清史》、《透視康熙》、《滿清之晨——探看皇朝興起前後》、《青出於藍——一窺雍正帝王術》;滿族與檔案學類有《滿洲叢考》、《清代臺灣方志研究》、《東亞古方志探論》、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The Manchu Palace Memorials、《族譜學論集》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