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風糜一時的「寶可夢」曾經挑戰著生活中我們對真實存在的理解,《觀所緣緣論》是六世紀印度哲學家陳那的著作,全書是由八頌及長行所構成的哲學小論,以認識對象(所緣)的探討為全論的主題。這一本討論客觀存在對象的書,滿足你對世間思索的渴望,並解答我們一直以來肯定的「存在」,是以什麼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一本開啟人生視野的書,足讓勉思至道而忻喜的你披覽再三。 《觀所緣緣論》在稍後的印度有護法、調伏天的註疏,在七世紀、十七世紀和二十世紀的中國,十八世紀的日本,以及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西藏,也分別出現講論註疏的熱潮,成為陳那哲學在印度之外最受矚目的論典之一。此論的接受史近來漸受到國際學界的關注,陸續有相關成果問世。唯東亞內部從中國明末到日本江戶註疏的發展,少為人所留心。主要的原因,或可說是受到文獻沒有流通的影響。本選輯收錄晚明及江戶共九部和《觀所緣緣論》相關的珍稀註釋書,並附錄兩篇專論。希望藉由此選輯的出版,拋磚引玉,補足《觀所緣緣論》接受史研究的缺塊。
作者簡介 林鎮國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名譽教授,從事佛教哲學研究,出版《空性與現代性:從京都學派、新儒學到多音的佛教詮釋學》、《辯證的行旅》、《空性與方法:跨文化佛教哲學十四論》,以及中、英、日文論文多篇。 簡凱廷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專長為明清佛教文獻與思想,著有〈晚明義學僧一雨通潤及其稀見著作考述〉、〈被忘卻的傳統:明末清初《成唯識論》相關珍稀注釋書考論〉等多篇論文。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