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出生於德國南部的小鎮卡爾夫,曾就讀墨爾布隆神學校,因神經衰弱而輟學。1899年,自費出版了第一部詩集《浪漫主義之歌》,未獲得公眾認可;1904年,以第一部長篇小說《鄉愁》(Peter Camenzind,又譯《彼得.卡門欽得》,一舉成名。後來他辭去工作,專事寫作,先後完成《車輪下》(Unterm Rad, 1906)、《生命之歌》(Gertrud, 1910,又譯《蓋特露德》)、《藝術家的命運》(Roßhalde, 1914,又譯《羅斯哈爾特》)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赫塞移居瑞士並在1923年加入瑞士國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赫塞的創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試圖從宗教、哲學和心理學方面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這時期的主要長篇小說有《徬徨少年時》(Demian, 1919,又譯《德米安》)、《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 1922,又譯《悉達多》)、《荒原之狼》(Der Steppenwolf, 1927)、《知識與愛情》(Narziß und Goldmund, 1930,又譯《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和《玻璃珠遊戲》(Das Glasperlenspiel, 1943)等。其中《荒原之狼》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赫塞獲得歌德文學獎,及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簡介
張芸
德語文學博士,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教授。
孟薇
德語文學碩士。煙台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講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