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回 選秀入宮 慈禧,原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怎麼就入了後宮成了咸豐帝眾多後妃中的一個?皇帝選擇后妃的標準是什麼?
第二回 榮為貴妃 後宮佳麗,個個優秀,哪個都是精挑細選的美女,皇帝身處其中,於是慈禧用一步步的精心設計制服他人,贏得皇帝的愛心。
第三回 暗爭皇權 咸豐帝彌留之際,口述了兩道諭旨:立載淳為皇太子;派肅順等八大臣輔弼,贊襄一切政務。此時年僅二十七歲的慈禧,會如何應戰,安排自己的未來呢?
第四回 叔嫂聯手 咸豐帝遺詔的內容,並未確定兩宮太后與八大臣的權責,然而,八大臣來勢洶洶,權力有駕馭皇權的可能。於是,慈禧找來恭親王奕訢,共謀對策。
第五回 實施政變 為了讓自己由幕後走到臺前,代小皇帝臨朝執政,除了不露聲色地引導輿論外,趁恭送咸豐帝梓宮回北京時,慈禧聯合奕訢發動政變。
第六回 垂簾聽政 政變成功後,為了穩定朝臣,除了封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外,她如何運用權勢,向世人曉諭兩宮太后的權力?
第七回 整飭吏治 面對清朝千瘡百孔的政局,慈禧知道,當下最為棘手的事情就是官場的腐敗與官員的無能。整合帝國的領導中樞後,她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吏治整頓。
第八回 壓制奕訢 隨著奕訢的聲望日益隆升,慈禧愈來愈無法容忍奕訢權力的膨脹給她帶來的威脅。於是,慈禧親擬上諭,企圖盡除奕訢一切職務,並昭示天下。
第九回 初興洋務 為了快速趕上世界強國,慈禧支持著洋務運動,然而,為何清朝仍是積弱不振,往後更簽訂了許多不平等修約?慈禧支持洋務運動的理由是什麼呢?
第十回 別樣舐犢 在同治帝之前,康熙帝的教育非常成功。慈禧對於載淳也有同樣或更高的期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打造,為大清培養出一個卓越的帝王。
第十一回 歸政同治 戀棧的慈禧,以同治帝「典學未成」為由,遲遲不肯撤簾歸政。然而,同治帝業已成年,這是慈禧無法迴避的事實。慈禧將如何歸政?
第十二回 同治之死 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同治帝駕幸西苑時受涼,身體有些不適。十天後,同治帝病情突然加重。同治帝究竟得了什麼病?他會一病不起嗎?
第十三回 二次垂簾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晏駕了。這一突發事件又讓剛剛退居幕後的慈禧走到政治舞臺的中心。對於裡誰來繼承大統,慈禧又有何盤算呢?
第十四回 「君臣」母子 為了在小皇帝載湉心中立下威嚴,慈禧制定了斷親情、立威嚴、傳孝道的生活準則和教育方針,她要以強制性的手段,用灌輸的方法實現這一目標。
第十五回 慈安之死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於鐘粹宮,垂簾聽政由兩宮並列驟然變成慈禧一人獨裁。她的死因朝野議論不斷,紛紛將她的猝死與慈禧聯繫起來。
第十六回 置換軍機 慈安死後,慈禧聽政已無任何障礙,無冕女皇名副其實。然而,光緒帝卻在一天天長大,且「學識德業」俱佳。戀棧權力的慈禧,豈能甘心讓皇權回歸?!
第十七回 蝟集后黨 做為歸政前的政治準備,慈禧通過軍機大換血,順利解除了奕訢帶來的「威脅」。對於慈禧徹底置換高層,卻沒有引起統治集團的連鎖反應,原因何在?
第十八回 曲折親政 同治十年,同治帝十三歲,慈禧以其「典學未成」為由,遲遲不肯歸政;光緒十二年,光緒帝十三歲,慈禧又將以怎樣的藉口與形式阻撓光緒帝的親政呢?
第十九回 光緒大婚 慈禧雖履行諾言「歸政」光緒帝,卻通過《訓政細則》,使自己獲得操縱皇權的制度保障。但是,還有一件事情已到了無法繼續拖延的地步,即光緒帝的大婚。
第二十回 六旬慶典 大婚後,光緒帝開始了他的「親政」生涯。垂簾聽政近三十年的慈禧,將怎樣開始撤簾歸政的生活?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她又將怎樣度過六旬大壽呢?
第二十一回 釜底抽薪 光緒帝親政以後,慈禧逐漸覺察到在光緒帝周圍,已經形成一股勢力。這些人除了光緒帝一直依賴的翁同龢以外,還有志銳、文廷式等台館諸臣。
第二十二回 「規範」變法 光緒二十四年,朝廷傳來罷免翁同龢一切官職的上諭。一開始,慈禧不反對變法,那她為什麼將支持光緒帝變法的翁同龢開缺回籍呢?這不就是在阻撓變法嗎?
第二十三回 「母子」反目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慈禧以「結黨營私,莠言亂政」的罪名,將康有為革職並捉拿維新志士。慈禧為什麼會在變法推行了一百餘天以後,斷然終止變法?
第二十四回 廢帝風波 慈禧以血腥的鎮壓,終結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她殘忍地殺害了變法義士,囚禁了光緒帝,也就此開始了她執政生涯中的第三次垂簾。
第二十五回 珍妃之死 戊戌政變以後,光緒帝被幽禁於瀛台。在這之後,光緒帝只剩下在位皇帝的虛名。光緒帝的處境尚且如此,被慈禧視為紅顏禍水的珍妃處境又將如何?
第二十六回 光緒賓天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走完人生。第二天,慈禧在儀鸞殿撒手人寰。這對母子死亡時間如此巧合,使人覺得在光緒帝死因背後,蘊涵著驚天陰謀。
第二十七回 慈禧大葬 光緒帝離開了人世,可是僅僅過了二十個小時,慈禧也暴死宮中。慈禧是怎麼死的?對於自己的死,慈禧是否有所預感?她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