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共分為四大篇幅內容,包括:1.直面微服務篇,剖析微服務架構的基本特徵、優勢和劣勢,並給出實施微服務架構的系統方法。2.服務建模篇,介紹服務建模的思路和方法,並從服務拆分和集成角度對服務模型進行重點展開。3.服務實現篇,介紹微服務架構涉及的基礎組件、關鍵要素以及目前主流的技術實現體系。4.服務轉型篇,包括對遺留系統進行微服務架構的改造方法以及對研發過程轉型的討論。
第一篇 直面微服務 1 第 1章 直面微服務架構 2 1.1 分散式系統 3 1.1.1 單塊系統的問題 3 1.1.2 分散式系統的基本特徵 6 1.2 微服務架構 8 1.2.1 微服務的概念 9 1.2.2 微服務架構基礎 10 1.2.3 微服務架構與現有架構體系 對比 12 1.3 構建微服務架構的系統方法 14 1.3.1 服務模型 15 1.3.2 實現技術 15 1.3.3 基礎設施 16 1.3.4 研發過程 16 1.4 微服務架構的優勢 16 1.4.1 技術優勢 16 1.4.2 業務與組織優勢 18 1.5 微服務架構的挑戰 20 1.5.1 技術架構挑戰 20 1.5.2 研發過程挑戰 21 1.6 實施微服務架構 22 1.6.1 微服務架構實施前提 22 1.6.2 微服務架構實施模式 23 1.7 本章小結 23 第二篇 服務建模 24 第 2章 服務建模方法 25 2.1 服務分類 25 2.1.1 服務的基本類別 26 2.1.2 服務與業務 29 2.2 服務模型 30 2.2.1 服務的概念模型 31 2.2.2 服務的統一表現形式 32 2.3 服務邊界 33 2.3.1 識別業務領域及邊界 33 2.3.2 界限上下文 36 2.3.3 服務邊界劃分的原則 41 2.4 服務資料 41 2.4.1 規範化資料模型的問題 41 2.4.2 資料去中心化 42 2.5 本章小結 47 第3章 服務拆分與集成 48 3.1 服務拆分 49 3.1.1 服務拆分的維度 49 3.1.2 服務拆分的策略 50 3.1.3 管理服務的依賴關係 53 3.1.4 管理服務的資料 56 3.1.5 管理事務的邊界 59 3.2 服務集成 61 3.2.1 系統集成基礎 61 3.2.2 RPC 62 3.2.3 REST 64 3.2.4 消息傳遞 70 3.2.5 服務匯流排 72 3.2.6 資料複製 74 3.2.7 用戶端集成 76 3.2.8 外部集成 78 3.3 本章小結 80 第三篇 服務實現 81 第4章 微服務架構基礎元件 82 4.1 服務通信 82 4.1.1 網路連接 82 4.1.2 IO 模型 83 4.1.3 可靠性 85 4.1.4 同步與非同步 85 4.2 事件驅動 88 4.2.1 基本事件驅動架構 88 4.2.2 事件驅動架構與領域模型 89 4.3 負載均衡 92 4.3.1 伺服器端負載均衡 92 4.3.2 用戶端負載均衡 93 4.3.3 負載均衡演算法 94 4.4 服務路由 95 4.4.1 直接路由 95 4.4.2 間接路由 96 4.4.3 路由規則 96 4.5 API 閘道 97 4.5.1 閘道的作用 98 4.5.2 閘道的功能 99 4.6 配置管理 100 4.6.1 配置中心模型 101 4.6.2 分散式協調機制 102 4.7 本章小結 104 第5章 微服務架構關鍵要素 105 5.1 服務治理 106 5.1.1 服務註冊中心 106 5.1.2 服務發佈與註冊 109 5.1.3 服務發現與調用 110 5.1.4 服務監控 111 5.2 資料一致性 113 5.2.1 分散式事務 113 5.2.2 CAP 理論與BASE 思想 116 5.2.3 可靠事件模式 118 5.2.4 補償模式 124 5.2.5 Sagas 長事務模式 126 5.2.6 TCC 模式 127 5.2.7 最大努力通知模式 133 5.2.8 人工干預模式 135 5.2.9 資料一致性模式總結 135 5.3 服務可靠性 136 5.3.1 服務訪問失敗的原因 136 5.3.2 服務失敗的應對策略 138 5.3.3 服務容錯 139 5.3.4 服務隔離 140 5.3.5 服務限流 143 5.3.6 服務降級 145 5.4 本章小結 148 第6章 微服務架構實現技術 149 6.1 微服務架構實現技術選型 149 6.1.1 技術選型的參考標準 150 6.1.2 微服務實現框架對比 152 6.2 Spring Boot 153 6.2.1 Spring Boot 概覽 154 6.2.2 Spring Boot 核心原理 155 6.3 Spring Cloud 157 6.3.1 Spring Cloud 概覽 157 6.3.2 Spring Cloud Netflix Eureka 與服務治理 159 6.3.3 Spring Cloud Netflix Ribbon 與負載均衡 165 6.3.4 Spring Cloud Netflix Hystrix 與服務容錯 168 6.3.5 Spring Cloud Netflix Zuul 與 API 閘道 177 6.3.6 Spring Cloud Config 與配置 中心 180 6.4 案例分析 184 6.4.1 服務建模 184 6.4.2 服務架構設計 186 6.4.3 服務實現 188 6.5 本章小結 193 第7章 微服務架構管理體系 194 7.1 服務測試 194 7.1.1 微服務測試的維度 195 7.1.2 微服務測試實現方法 198 7.1.3 消費者驅動的契約測試 200 7.2 服務交付與部署 205 7.2.1 微服務交付管理 205 7.2.2 基於Docker 部署微服務 209 7.3 服務監控 219 7.3.1 日誌聚合 220 7.3.2 服務跟蹤 224 7.4 服務安全 227 7.4.1 通用安全性技術 228 7.4.2 安全性協議 230 7.4.3 微服務中的安全性設計 235 7.5 本章小結 237 第四篇 服務轉型 239 第8章 向微服務架構轉型 240 8.1 微服務架構轉型過程與方法 241 8.1.1 調整架構的技術 242 8.1.2 微服務架構與現有系統 245 8.1.3 微服務實施最佳實踐 251 8.2 微服務架構與研發過程轉變 256 8.2.1 產品管理轉變 256 8.2.2 組織架構轉變 259 8.2.3 研發文化轉變 262 8.3 微服務架構轉型案例分析 264 8.3.1 系統描述 264 8.3.2 微服務架構改造整體方案 268 8.3.3 微服務架構改造第 一階段 268 8.3.4 微服務架構改造第二階段 273 8.3.5 微服務架構改造第三階段 280 8.3.6 微服務架構改造第四階段 285 8.4 本章小結 290 參考文獻 291
本書作者有近10年軟體行業從業經驗,在醫療、安防和電商行業都有所涉及,主持和參與過多個大型企業級應用和移動互聯網系統的開發和管理工作,前後擔任技術經理、系統分析架構師和部門經理等職務,目前就職於一家國內電商獨角獸企業。主持過十餘個面向研發人員的技術和管理類培訓系統課程,善於提煉和抽象核心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善於知識分享和技術人員培養,對系統架構設計和研發過程改進有豐富的經驗和較深的理解。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