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4501656 |
定价 |
NT280 |
售价 |
RM43.80 |
优惠价 |
RM38.98 *
|
作者 |
游乾桂
|
出版社 |
九歌
|
出版日期 |
2018-04-30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08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人生不過是一列往墳墓的列車,我們無有選擇的坐上,終究會在某一天下車,可以起點就是終點? 也可以轉個彎就是幸福,忙碌工作之餘懂得坐看雲起時,充滿風情。
一輩子不止是我們的,還有家人,不該只是一條急駛無有回頭的單行道,應是一段亮彩,量得出脈動的幸福。──游乾桂
歷經喪母之後,游乾桂在悲傷與思念中,反芻自己的過往,也追索出遺忘已久關於早逝父親的回憶,他將這些生命歷程記錄下來,融合父母生活智慧,濃縮成《愛的幸福存摺》,並提醒我們懂得珍惜,愛要趁早,不要留下遺憾。
從陪伴母親走最後一程開始,帶著記憶漫漶的她回到宜蘭找尋老家,或在床邊握著母親的手,仿效過往的她也唱著搖籃曲安撫,還有少時最討厭刀子嘴的母親如錄音帶般的碎念,如今都只剩下是無盡的想念,而寡言少語的父親叨念卻是不怒而威,他只有在看歌仔戲的時候,才會變得多話,除了講戲文,還會講起自己童年的故事。
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父母將賺取的一分一毫拿來幫助其他村人,逢年節製作的菜頭粿總是超過自家食用的數量,只為了分送孤苦的鄰里,總是說不差那張嘴吃飯,卻陸續收養了七八個孩子,甚至還為了別人偷盜而割地賠款,這些從父母身教中習得的善念、慈悲與愛,如同一筆筆愛的存款,存入《愛的幸福存摺》,惜福惜情終生受用。
本書特色
★游乾桂在陪伴母親走過生命最後的歷程,將悲傷化為文字,傳遞愛與幸福。他將過往與母親相處的點滴和從母親身上體會到的智慧,並回憶父親,透過文字記錄下來,提醒我們要為自己儲存一本愛的幸福存摺。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愛的存摺
第一本存摺:追憶幸福
1.媽媽的搖籃曲
2.價值的事
3. 愛的化學變化
4.放手就是永遠
5.一把菜的希望
6.不要遲到
第二本存摺:幸福的故事
1.縫紉機與花褲子
2心中的功德箱
3.人生的一半是偷閒
4.貨卡腳踏車
5.餐桌上的魚
6.女書體的散文詩
7.許一個未來
8.一張寫著平安的符
第三本存摺:幸福的如煙往事
1.想念刀子嘴
2.父親的半半歌
3.誠信的力量
4.河畔的心理診所
5.金錢換不到的事
6.媽媽的日曆本
7.爸爸的陳三五娘
第四本存摺:幸福在發酵
1.幸福菜頭粿
2.寬恕的力量
3.幾個銅板
4.捐兩萬與豬一頭
第五本存摺:幸福可以很簡單
1.禁令下的溫柔
2.味蕾的記憶
3.五塊錢
4.時光收藏簿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游乾桂
在精神醫院執業十六年臨床心理治療工作,最後選擇離開,從小池溏進到大海中,四處開講的原因是,木已成舟難回木,這便是他的「預防教育學」的起源,醫院的診療室不過是治標工作,那不是最好的醫心道場,演講開示才是治本,不要犯錯才是更好的心靈禪院,伏案寫作的書則是永續之道,引人進到心淨靜心的開悟療房。
這些年他的教育同時有了變化,乍看是善,其實是加了德的為人處事之法,他主張教育不是教出呼風喚雨的成就者,而是懂得利用智慧的慈悲者,他因而像個充滿能量的行旅僧,不辭辛苦,風塵僕僕,遠至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他鄉偏遠之地,演講傳播教育與生活理念。
專業歷程豐富的他,曾任八一八醫院,全家聯合診所,建國聯合診所,台灣地區婦幼中心臨床心理治療師,宜蘭生命線主任,累積出版一百一十本著作,包括《給年輕的你》、《神秘的海底人》、《深情》、《天倫》、《天使補習班》、《給未來思想家的21封信》等等,曾榮獲年度好書獎、金鼎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十大好書等等,設有臉書: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072605026&ref=tn_tnmn
游乾桂的微善雜貨舖:www.facebook.com/groups/242452992940940/
繪者簡介
Yumi You
英國布萊頓大學插畫系碩士(University of Brighton, MA Sequential Design/Illustration),愛動物人士,喜愛觀察動物的各種行為,個人作品主題時常圍繞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著迷於北歐風格的配色與設計,並將其元素融入畫中,也試著在畫中結合溫馨與幽默。開始接受西方教育後,領悟到插畫表現方式的多元可能性,並持續的探索中。她認為,若是作品可以令人感到療癒,或暫時忘卻煩惱,或會心一笑,那便是對她最好的讚賞。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