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過去,臺灣藝術史家面對的若非來自西方的美術精品,便是華夏典範中的貴族藝術;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精神信仰產物––傳世宗教文物,常因材料低廉、流通性高,由無數無名藝術家所創作,因此常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對這類文物的詮釋便很難擺脫以「常民物件」或「民俗文物」等具實用性或功能取向的宿命。 此書主要研究的是非消耗品的祭祀文物,這些文物不僅具社會意義與神聖意涵,也凝聚了信徒對於廟宇或宗祠的集體記憶。當這些祭祀文物歷經了一定的年代時,它們除了扮演膜拜或輔佐儀式的角色,更具高度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針對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的物質文化研究,透過神像、梵鐘、香爐、銅宣爐、御匾、祖先畫像等不同對象與材質,以及相關文物脫離原來宗教脈絡後如何被陳列之相關問題,進行歷史、記憶與展示三個主題的反思與詮釋。 全書共20餘萬字,分成8章,各章節曾分別發表於國內期刊、論文專論或收錄於專書中。按主題可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文物的歷史分析」、「文物的認同與記憶」,以及「文物與展示」。 通過上述三個主題,本書呈現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的多元面向。這些宗教文物不同於出土的考古資料,是在持續使用中得到傳承,成為研究地方社群、集體記憶、地方史與文化交流的資料。 本書結合圖像與物質文化,也運用歷史文獻與口述資料,以及比對親身調查東南沿海華人地區的第一手材料,在方法上揉合了藝術史學、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與當代哲學理論的多元視野。 推薦文 林茂賢/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宮廟、佛寺、教堂就是民間的博物館、藝術中心,基層民眾經由宗教信仰參與、接觸各種傳統藝術。建緯是台灣稀有的民俗文物專家,他長期硏究台灣民間文物,透過專業的學術研究,確認文物的年代和價值,為許多民間的神像、香爐、匾額、圖像確立它的歷史定位。」 黃翠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暨副校長 「本書揭示了一位從古代華夏貴族文物起步的藝術史學者,跳脫『古代』、『華夏』和『貴族』的框架後,在臺灣常民宗教文物研究上所展現的視野和成果。」 齊東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今天的事物就是明天的歷史,無可懷疑,隨著歲月,有些會消失。目前被稱之為“傳世民俗文物”還沒進入主流學界的視野,但是當我們對更古老的文物作艱難的考證時,會不會想到如今的“傳世民俗文物”也會重蹈覆轍?用現代學者的眼光、手段來記錄研究這些文物無疑是重要的。它的價值不僅在今天,更會在將來。李建緯教授的這部著作,正是做了這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難得可貴的是,這部著作不僅有詳細的記錄,還有深入的研究,同時還以史家的責任感,通過理論思考,提出了如何保護、展示等建設性意見。這是一部目前少有的高水平著作,無論是作為歷史還是現實,很值得一讀。」 魏堅/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暨系主任 「李建緯教授所撰《歷史、記憶與展示:臺灣傳世宗教文物研究》一書,以獨特的視角,對臺灣傳世的宗教文物做了全面闡釋。這些宗教文物不同於出土的考古資料,年代被凍結在某個時空,而是在持續的使用中得到傳承,成為研究地方社群、集體記憶、地方史,甚至是文化交流的難得資料,是臺灣物質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補充。本書不僅結合圖像與物質資料,也充分運用歷史文獻與口述史,以及親身調查東南沿海華人地區的第一手材料進行研究,在方法上揉合了藝術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與當代哲學理論的多元視野。本書可作為傳世宗教文物研究的參考範本。」
推薦序 推薦文 前言 第壹章 女神的容顏-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像造形研究 一、臺灣媽祖神像研究現況 二、新港奉天宮歷史沿革 三、新港奉天宮所見媽祖神像 四、奉天宮媽祖神像造形探討 五、結論 第貳章 臺中市萬和宮金屬鐘研究-試論其所反映的產銷問題 一、前言:關於金屬大鐘的認識 二、萬和宮沿革 三、萬和宮兩座金屬鐘基本資料 四、與臺灣其它傳世古鐘比對 五、鑄造者考證 六、結論:從大陸東南沿海轉向日本訂製 第叁章 日照香爐生紫煙-鹿港天后宮所見香爐研究 一、歷史背景 二、鹿港天后宮傳世香爐與相關討論 三、對於鹿港天后宮香爐的再認識 第肆章 臺灣寺廟現存「宣德爐」形制、年代與功能 一、宣德爐定義與研究現況 二、臺灣寺廟所見宣德爐形制與款識分析 三、臺灣寺廟現存宣德爐所見款識種類 四、臺灣廟宇所見宣德爐產地與歷史影像探討 五、異地發展-宣德爐在臺灣廟宇的文化意涵 第伍章 臺灣媽祖廟現存「御匾」研究-兼論其所反映的集體記憶與政治神話 一、匾額:一種作為集體記憶與政治神話的載體 二、臺灣媽祖廟所見御匾由來與分布:以「與天同功」匾為例 三、臺灣媽祖廟現存「與天同功」匾工藝與風格分析 四、臺灣媽祖廟其它「御匾」可能年代與其版本 五、「御匾」所反映的集體記憶與政治神話 六、結論 第陸章 祖先的「再現」-彰化大村賴氏祖先像的品級、風格與功能 一、前言 二、彰化大村與賴氏的八幅祖先畫像 三、祖先畫像的展示空間與相關文物 四、祖先畫像形式來源:發展概述 五、臺灣其它祖先畫像 六、大村賴氏祖先畫像分析 七、結論:賴氏祖先畫像的文化資產價值 第柒章 靈光與除魅-當臺灣民間宗教文物進入在地「博物館」收藏 一、民間宗教文物的定義與本質 二、博物館與「現代性」 三、臺灣民間宗教文物典藏實例 四、宗教文物生命歷程:從除魅到歷史功能的開展 五、宗教文物「擬像化」:宗教文物的救贖或輓歌? 六、除魅後的民間宗教文物:回歸科學化的管理 七、結論 第捌章 博物館與歷史─歷史物件的再現、詮釋與記憶 一、歷史物件進入博物館 三、過去與當下的對話:「此在」的詮釋 二、傳統史觀下的歷史物件:真理與進化 四、博物館物件與歷史記憶 五、結論 參考書目 一、史籍類 二、中文期刊 三、專書或專書之一章 四、翻譯書籍 五、外文期刊或專書 六、網路資料
作者簡介 李建緯 現任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主要專長為台灣民間宗教文物、「古物類」文化資產普查與分析、中國金銀器研究。近年主要協助文化部文資局執行全國文物普查輔導中心等工作。 出版專書有《聖物廕福興:大里杙福興宮文物的文化資產分析與詮釋》(2017)、《中國金銀器的時尚、表徵與技藝》(2013)、《(第二期)彰化縣古蹟中既存古物登錄文化資產保存計畫》(2013)、《彰化縣古蹟中既存古物登錄文化資產保存計畫》(2012)、《俎豆千古.禮陶樂淑--臺南孔廟釋奠禮與禮樂文物》(2011)。此外,有多篇論文涉及到台灣民間古物研究與調查,如〈大里杙福興宮二媽軟身神像研究--歷史、物性與主體性〉(2016)、〈臺中市萬和宮金屬鐘研究--試論其所反映的產銷問題〉(2016)、〈臺灣傳統金銀飾品初探〉(2016)、〈臺灣媽祖廟現存「御匾」研究:兼論其所反映的集體記憶與政治神話〉(2014)、〈臺灣西部媽祖廟既存石香爐調查與研究〉(2013)、〈彰化定光佛廟調查與研究--其歷史、文物與信仰〉(2013)等。 (本介紹引自「民俗亂彈」作者簡介)
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