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家傅柯的公寓
|
|
Ce qu’aimer veut dire |
|
|
|
|
|
|
|
|
ISBN |
9789864774272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馬修‧藍東
|
译者 |
吳宗遠 |
出版社 |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 |
2018-04-05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20 页. 14.8. |
库存量 |
本商品已絕版無法銷售 |
|
|
|
|
|
|
|
|
|
|
|
|
|
|
|
|
在這最狂暴的年代,是傅柯教會我如何愛…… 傅柯從不肯輕易將公寓示人,至今未有一幅照片留下,而我卻在那裡度過頹廢青春。 在他死去的多年後,我才發現, 原來不論他在與不在,靈光都未曾離開……
★二十世紀哲學大師的第一手觀察,一探傅柯和當代文人的生死愛欲 ★榮獲 2011 年法國文學大獎梅迪西獎,甫上市即突破 10,000 冊,各界好評如潮 ★專文導讀 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同志文學史》作者 楊凱麟︱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傅柯對我來說,如好友、如愛人、如慈父, 我向來直呼他的名諱「米歇爾」, 而那個讓世人好奇不已、卻無緣得見的豪華公寓, 我則喚做「沃日拉爾路那」。
八○年代的巴黎, 外表平靜、傳統而保守,內部卻風起雲湧, 多元性愛、嗑藥文化、頹廢厭世的人生觀爭相冒出頭來,令人無所適從。 公寓成為我的避風港以及觀看世界的窗口, 當中有米歇爾.傅柯一生的愛欲悲歡, 莒哈絲、羅蘭.巴特、布赫迪厄、德勒茲、貝克特、霍格里耶等人亦相繼來去。
巨星終將殞落,在看盡巴黎藝文界、甚至整個歐陸的時代焦慮之後, 我才明白米歇爾是在用他的一生,向我解釋「愛」為何物。 ---------------------------------------------------------------------------- 各界讚譽
「傅柯過世越久,小說敘述者就更深切感受他的『另類家庭』、『多元家庭』是由許多傅柯調教出來的同志人士共同組成的。如果傅柯沒有無心插柳建立起一個「另類愛情」(被主流社會拒絕承認的愛情)的家族,那麼小說主人翁恐怕無家可歸。」──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在法國哲學與文學的黃金年代裡處身於各種天才父執輩中,藍東自然有著許多令人羨豔的成長經驗。年輕的他在傅柯生前的最後時光中,穿梭於他謎樣的光影明滅。那正是他公開宣布要寫出一套六巨冊《性史》後的全部歲月,藍東像是踏入當代思想最神祕的黑暗之心,以最鮮活自由的年輕時光分潤著傅柯生命的最後切面。」──楊凱麟︱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傅柯不在家時,總愛將公寓借予他人。但哲學家的智慧從未離開過,仍停留在公寓內。而正是在這種氛圍,使所有人的秉性,得以自由伸展……傅柯,在這處既不是夜總會,更不是禮拜堂的所在,讓願望實現的瞬間凝結。馬修的書寫因此而神聖。」──《費加洛報》(Le Figaro)
「馬修向我們講述一段,每個人仍能自由生長,卻變化無常的時光。」──《瑪莉安週刊》(Marianne)
「馬修.藍東無微不至地繪製著,位於巴黎沃日拉爾路上傅柯公寓內的版圖。那裡,充滿象徵性的標誌,與情感的等高線。在這處既清一色是男性,也盡皆同性戀的社交圈內,也是奉傅柯為領袖的小幫會。」──《世界報書評》(Le Monde des livres)
「馬修.藍東諷刺性的優雅,流露在他舉重若輕的書寫中。那是一個充滿矛盾、細緻、怪異及殘忍的世界。他筆下的主角們,也都有著他那『不到黃河心不死主義』的性格。他們以自己選擇的方式,走向自身的終點。他筆下的簡練人生,也同時是毫無遮掩、赤裸裸的人生。馬修也曾解釋著,他多想擺脫這些,因為一旦下筆,他便如著魔般,非要將它們說個明白不可。」──《星期日週報》(Journal du Dimanche)
「旁人很難將馬修.藍東與傅柯間的感情分類。其並非戀人關係,也非父子情誼,更不是師父與弟子的世代交接。本書最美的地方,即在保存了這種情感與愛(包括對文學的愛,以及很多其他的愛)的開放性的交流。」──《書訊週刊》(Livres Hebdo) |
|
|
|
|
|
|
|
|
|
|
|
|
|
|
目錄
去老師家睡覺──閱讀《哲學家傅柯的公寓》︱紀大偉 災難少年時︱楊凱麟 熱淚盈眶Les larmes aux yeux 相遇Rencontres 沃日拉爾路rue de Vaugirard 他們Eux 那些年Ces années-ci 譯後記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馬修.藍東Mathieu Lindon 一九五五年生於法國卡昂(Caen),一九八○年至一九八四年擔任知名報刊《新觀察家》週刊(Le Nouvel Observateur)記者,爾後轉任《解放報》(Libération)專欄作家、文學評論家。他的父親是法國知名出版社子夜出版社(Éditions de Minuit)的總編輯傑洛.藍東(Jérôme Lindon, 1925-2001),曾獲坎城影帝的法國影星文森.藍東(Vincent Lindon, 1959-)則是他的表親。 因父親之故,他得以與法國文壇的諸多璀璨明星如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霍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 1922-2008)等人擦肩而過。亦與年輕一輩的文學家如吉伯(Hervé Guibert, 1955-1991)等人熟識。其中,他與當代哲學大師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有段奇妙而特殊的緣分,讓他得以走入傅柯的私人公寓,也因而讓這本描繪了大師最後身影的書得以問世。 藍東從小就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一九八六年起開始陸續發表多篇小說與散文,目前已出版二十餘本作品。一九九四年,以小說《世界冠軍》(Champion du monde)獲得法蘭西島大省中學生文學大獎(Grand Prix littéraire des lycéens d'Île-de-France),二○一一年,以本書獲得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梅迪西文學獎(Prix Médicis),二○一三年,小說《色情人生》(Une vie pornographique)則獲得卓赫巴獎(Prix du Zorba)。
譯者簡介
吳宗遠 一九八一年生,台灣新竹市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碩士,巴黎第八大學意義實踐與理論博士班博士候選人。專長當代法國哲學與哲學家米歇爾.傅柯思想。曾獲西灣文學獎現代詩首獎,與全國學生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合譯譯作有《塞納河畔第二十九號座席:法蘭西學術院與法國四百年史》(商周出版,2017)。
相關著作:《塞納河畔第二十九號座席:法蘭西學術院與法國四百年史》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