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574457670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鍾明德
|
出版社 |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2018-03-2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68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自1999年出版以來,已經成了當代台灣戲劇研究的一本必讀之作。這本專書原係鍾明德1992年完成於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謝喜納和其他口試委員一致評定為「傑出」。透過1986-89三年的田野調查,親身參與,以及對現代社會、文化和劇場史料的細心判讀,鍾明德為台灣1980年代最活躍的戲劇文化潮流留下了可靠的、動人的、不可磨滅的身影。
本書特色
1. 爬梳1986-89年間台灣小劇場的發展,詳盡介紹各個劇團的歷程與簡史。
2. 深度評析台灣小劇場運動如何反映當下社會及政治現狀。
3. 台灣劇場史的重要參考書。
4. 適合劇場研究者,戲劇相關科系教師及學生,以及表演工作者閱讀。
|
|
|
|
|
|
|
|
|
|
|
|
|
|
|
目錄
再版序
出版緣起
前言與誌謝
圖表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一、測繪小劇場運動
二、定義「小劇場」
三、小劇場運動興起的背景與緣由
四、小劇場運動的分期問題
五、敘事許可、主題及其它
第一部分 第一代小劇場與實驗劇場
第二章 一切由《荷珠新配》開始: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與小劇場運動
一、耕莘實驗劇團時期的劇坊訓練
二、《荷珠新配》一役功成
三、關於蘭陵劇坊的初步結論
第三章 我們一同走走看:實驗劇展、戲劇教育與校園劇場活動
一、實驗劇展開鑼
二、「五加一」屆實驗劇展的內容與特色
三、實驗劇展的突破與侷限
四、戲劇教育與大專院校話劇社的活動
第四章 表演工作坊與小劇場運動的主流
一、賴聲川的「集體即興」與「拼貼結構」
二、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三、小劇場運動的主流劇場及其主流色彩
第二部分 第二代小劇場與前衛劇場
第五章 台灣第二代小劇場的出現與後現代劇場的轉折:抵拒性後現代主義或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一、小劇場運動的三個新潮
二、後現代劇場的出現
三、環墟劇場在校園中崛起
四、河左岸劇場:台北《闖入者》
五、抵拒性後現代主義與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第六章 走向環境劇場:表演藝術、葛羅托斯基與麵包傀儡劇場
一、狹義的「環境劇場」定義
二、台灣環境劇場興起的背景
三、洛河展意與表演藝術
四、類劇場活動:《Medea 在山上》
五、尋找── 425 環境劇場
六、從環境劇場到政治劇場
第七章 1989,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劇場的政治與政治的劇場
一、台灣劇場的政治與國民政府的政治劇場
二、社會行動劇場的出現
三、臨界點劇象錄的《毛屍》與《夜浪拍案》
四、1989 年,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
五、政治劇場的定義與輝煌的戰果
第八章 結論:中國現代戲劇的二次革命與未完成的宏圖
一、1986 到1989 之間的實驗劇場補遺
二、政府文教單位所扮演的角色
三、中國╱台灣現代戲劇史上的二次革命
四、同志仍需努力
附錄:宣言‧ 行動‧ 歷史
附錄一 當代台北人劇場與宣言
一、柏拉圖說
二、「台北文化」就是「仿冒文化」
三、目前,仿冒文化必須被貶抑
四、三個劇場故事
五、環境劇場、集體即興與反敘事結構
六、佃農的故事
七、附錄:當代台北劇場宣言
附錄二 尋找──整體藝術與當代台北文化
一、從「有機整合」到「拼貼整合」
二、尋找──當代台北劇場實驗室
三、《尋找──》的排演過程與演出
四、集體潛意識的拼貼整合
五、台灣「整體藝術」發展的條件與資源
附錄三 鍾明德:後現代主義的先鋒 田本相 撰
註解
引用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鍾明德
紐約大學戲劇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著述有《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2018)、《藝乘三部曲︰覺性如何圓滿?》(2013)、《從貧窮劇場到藝乘:薪傳葛羅托斯基》(2007)《OM︰泛唱作為藝乘》(2007)、《神聖的藝術:葛羅托斯基的創作方法》(2001)、《舞道:劉紹爐的舞蹈路徑與方法》(1999)、《繼續前衛:尋找整體藝術及當代台北文化》(1997)、《現代戲劇講座: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1995)、《補天:麵包傀儡劇場在台灣》(1994)、《在後現代主義的雜音中》(1989)、《紐約檔案》(1989)、《從馬哈╱薩德到馬哈台北》(1988)等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