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傷寒學派與溫病學派在外感疾病診治的範疇上素來爭執不歇,兩者都有中醫史上重量級的學者及可奉為經典的醫學著作背書,使得這種爭議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此爭議起始於《傷寒論》官方版本剛剛定稿而始為廣傳的北宋,當時已有醫家提出質疑,主張不應用傷寒理論治療一切外感疾病,應將「溫病」獨立審視、研究,其中的先驅就是龐安時。 龐氏及他現今唯一流存的著作《傷寒總病論》對《傷寒論》做出了詮釋及修改,並用書中一半的篇幅講述溫病,是第一位將溫病置於與傷寒同一水平論述的醫家。本論文透過註解該書內文和尋找原文出處,並將其中的理論與《傷寒論》原文、現代傷寒教材、現代溫病教材對照比較,來全面瞭解《傷寒總病論》的傷寒和溫病理論。 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龐氏無論是傷寒或溫病的思想都深受張仲景的影響,無論辨證、用藥、組方都有《傷寒論》明顯的痕跡;雖然已獨立看待溫病,但仍未完全脫離治療傷寒的大方向。而與後代溫病學家的理論相比,龐氏仍未發展出一套溫病專用的理法方藥系統,兩者無論在溫病的定義、治療溫病時使用的辨證法、治療溫病的方藥、對溫病的預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總的來說,始自龐氏的《傷寒總病論》時期裡,溫病學說已然開始自廣義傷寒中分離出來而萌芽,對後世溫病學派的興起頗有啟發,但龐氏傷寒與溫病學說仍處於一個「初步分化」以及「欲分未分」的狀態。 本書特色 1.目前市面上唯一專著探討龐安時《傷寒總病論》的中醫書籍,若對此領域有興趣此書為必讀。 2.龐安時將溫病學派從廣義傷寒中分離出來,啟發後是對問病學派的探討;而本書正是點出此項重要性,並加以註釋、說明,幫助讀者更了解《傷寒總病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研究材料 1.2.1 現代研究搜 1.2.2 《傷寒總病論》古籍版本選定 第三節、研究方法 第四節、論文章節安排 第二章 現代文獻回顧 第一節、龐安時的生平 第二節、龐安時對《傷寒論》的發揮 第三節、龐安時的溫病觀 第四節、龐安時治療溫病的用藥特點 第五節、龐安時關於溫病預防、預後與調養 第六節、小結 第三章 龐安時的生平 第一節、生卒年與故里 第二節、職官 第三節、親友 第四節、師從與弟子 第五節、著作與版本考 第六節、流派 第七節、小結 第四章《傷寒總病論.第一卷》點校 第一節、點校說明 第二節、《傷寒總病論.總目錄》 第三節、《傷寒總病論.第一卷》目錄及簡介 第四節、敘論 第五節、太陽證 第六節、陽明證 第七節、少陽證 第八節、太陰證 第九節、少陰證 第十節、厥陰證 第十一節、兩感證 第十二節、三陰三陽傳病證 第五章《傷寒總病論.第二卷》點校 第一節、《傷寒總病論.第二卷》目錄及簡介 第二節、可發汗證 第三節、不可發汗證 第四節、四逆證 第五節、和表證 第六節、可下證 第七節、不可下證 第八節、可水不可水證 第九節、可吐不可吐證 第十節、可灸不可灸證 第十一節、可火不可火證 第十二節、可溫證 第十三節、火邪證 第六章《傷寒總病論.第三卷》點校 第一節《傷寒總病論.第三卷》目錄及簡介 第二節、結胸證 第三節、心下痞證 第四節、陽毒證 第五節、陰毒證 第六節、狐惑證 第七節、百合證 第八節、痙濕暍證 第九節、痙證 第十節、濕證 第十一節、暍證 第十二節、發汗吐下後雜病證 第十三節、傷寒勞復證 第十四節、陰陽易證 第七章《傷寒總病論.第四卷》點校 第一節《傷寒總病論.第四卷》目錄及簡介 第二節、暑病論 第三節、暑病表證 第四節、素問載五種暑病 第五節、時行寒疫論 第六節、時行寒疫治法 第七節、斑豆瘡論 第八節、溫病發斑治法 第八章《傷寒總病論.第五卷》點校 第一節《傷寒總病論.第五卷》目錄及簡介 第二節、天行溫病論 第三節、辟溫疫方論 第四節、青筋牽證 第五節、赤脈㩌證 第六節、黃肉隨證 第七節、白氣貍證 第八節、黑骨溫證 第九節、溫病噦方論 第十節、黃病證 第十一節、傷寒感異氣成溫病壞候並瘧證 第十二節、敗壞別行方 第十三節、小兒傷寒證 第九章《傷寒總病論.第六卷》點校 第一節《傷寒總病論.第六卷》目錄及簡介 第二節、傷寒雜方 第三節、妊娠雜方 第四節、傷寒暑病通用刺法 第五節、傷寒死生候 第六節、熱病死生候 第七節、溫病死生候 第八節、天行差後禁忌 第九節、解仲景脈說 第十節、解華佗內外實說 第十一節、辨論 第十二節、上蘇子瞻端明辨傷寒論書 第十章 《傷寒總病論》傷寒內容與現代教材比較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增加的條文內容解析 10.2.1 全新的條 10.2.2 新增部分症 10.2.3 新增的方 10.2.4 新增部分條文,但對文義沒有影響 10.2.5 新增部分條文,但文義受到影響 第三節、刪去的條文內容解析 10.3.1 刪去整個條 10.3.2 刪去部分症 10.3.3 刪去的方 10.3.4 刪去部分條文,但對文義沒有影響 10.3.5 刪去部分條文,但文義受到影響 第四節、修改的條文內容解析 10.4.1 合併條 10.4.2 改動部分症 10.4.3 改動方劑名 10.4.4 改動部分條文,但對文義沒有影響 10.4.5 改動部分條文,但修改後文義不 第五節、小結 第十一章《傷寒總病論》的溫病內容與現代《溫病學》教材的比較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溫病的定義 11.2.1 現代《溫病學》教材的溫病定 11.2.2 《傷寒總病論》的溫病定義 第三節、溫病的辨證方法 11.3.1 現代《溫病學》教材中衛氣營血辯證法概 11.3.2 現代《溫病學》教材中三焦辯證法概 11.3.3 《傷寒總病論》中六經辯證法概 11.3.4 《傷寒總病論》中經絡辯證法概 11.3.5 《傷寒總病論》中病機辯證法概 第四節、治療溫病的方藥 11.4.1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解表劑 11.4.2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瀉下劑 11.4.3 《溫病學》中的和解劑 11.4.4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清熱劑 11.4.5 《溫病學》中的驅暑劑 11.4.6 《傷寒總病論》中的溫裡劑 11.4.7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表裡雙解劑 11.4.8 《溫病學》中的補益劑 11.4.9 《傷寒總病論》及《溫病學》中的開竅劑 11.4.10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固澀劑 11.4.11 《傷寒總病論》中的理氣 11.4.12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理血劑 11.4.13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治風劑 11.4.14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治燥劑 11.4.15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驅濕劑 11.4.16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驅痰劑 11.4.17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消導化積劑 11.4.18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湧吐劑 11.4.19 《溫病學》及《傷寒總病論》中的不能歸類的方劑 11.4.20 小結 第五節、溫疫的預防 11.5.1 《溫病學》中溫疫的預防 11.5.2 《傷寒總病論》中溫疫的預防 第六節、溫病的預後 11.6.1 《溫病學》中有危急重證的疾 11.6.2 《傷寒總病論》〈熱病死生候〉及〈溫病死生候〉中的危重證 11.6.3 《溫病學》與《傷寒總病論》中危重證的比較 第七節、《傷寒總病論》溫病補遺 11.7.1 《溫病學》中辨舌簡述 11.7.2 《溫病學》中驗齒簡述 11.7.3 《溫病學》中辨白㾦簡述 第八節、小結 第十二章 結論 附錄 英文摘要
作者簡介 沈孟衍 大學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系,於香港執業數年後,至台灣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碩士班攻讀,並於民國105年6月順利取得學位,成績優異,目前在香港服務。 楊仕哲 1990年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隨後進入該校附設醫院放射線科服務並取得專科醫師資格。接著就讀於該校的中國醫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所期間進行中醫典籍的醫史文獻研究,論文主要涉及中醫運氣學說和消渴(類似糖尿病)疾病史。 博士班畢業後即被所內師長邀請,受聘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專任師資,同時也擔任附設醫院的專任主治醫師。 在雙重的醫療和教學業務下,完成了《結核病中醫藥典籍探討》等專書,現職為副教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