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代美國電影發展而言,約翰卡薩維蒂絕對是最具影響力、最難以忘懷的電影作者。才華洋溢的他不但身兼導演、編劇、演員等多重角色,也創下了同一人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編劇、男主角、男配角等眾多獎項的紀錄。美國影壇最重要的電影獎項之一「獨立精神獎」(John Cassavetes Award)也特別以卡薩維蒂為名,獎項的地位相當於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知名導演馬丁史科西斯曾經公開表示,自己就是看了卡薩維蒂的電影才產生了創作的欲望,史柯西斯還說:「如果有電影能夠捕捉人生,我想那就是卡薩維蒂所拍的一切作品!」。
卡薩維蒂1929年生於紐約,是美國希臘移民的後代。高中時期卡薩維蒂就已經決定了朝向電影創作發展的志向,於是進入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就讀。1951年起開始他的演員生涯,曾以《決死突擊隊》The Dirty Dozen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也曾在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恐怖經典《失嬰記》Rosemary's Baby、唐西格爾(Don Siegel)的《財色驚魂》The Killers、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主演的《憤怒》The Fury中演出。然而,他在表演方面的傑出表現,並不能滿足他的創作慾。一次即興的表演訓練課程中,激發了卡薩維蒂的創作靈感,執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影子》。
《影子》極具特色和風格化的導演手法贏得了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卡薩維蒂也以此片贏得了好萊塢的重視,開始他一系列《慢奏藍調》Too Late Blues和《天下父母心》A Child Is Waiting等好萊塢電影,以及《面孔》、《受影響的女人》、《暗湧》等卡薩維蒂個人創作的系列,也接連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及國際影展肯定,被視為當代最重要的美國電影作者。
自由奔放的影像風格、不受成規限制的即興手法,卡薩維蒂的電影像爵士樂一樣恣意隨性,表現出最原始根本的美國精神,不斷地帶領觀眾感受美國特有的自由精神、以及多元豐富的文化態度,也讓他被譽為美國獨立電影之父。
除了在創作才華方面的驚人成績,卡薩維蒂與演員妻子吉娜羅蘭(Gena Rowlands)於公於私合作無間的默契,也成為影壇傳奇佳話,兩人合作的作品也經常都是各大影展的得獎入圍常客,1980年的作品《女煞葛洛莉》不但讓吉娜蘭贏得了又一次最佳女主角提名,多年後的重拍版更引發眾多好萊塢女星搶演風波,最後由莎朗史東(Sharon Stone)贏得殊榮。而卡薩維蒂的兒子尼克卡薩維蒂(Nick Cassavetes)也繼承父親衣缽,成為好萊塢新生代導演,作品《手札情緣》The Notebook、《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等都在票房和口碑各方面贏得相當成績。
約翰卡薩維蒂於1989年死於肝硬化,享年59歲。他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同時獲得奧斯卡表演、編劇、導演獎提名的影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能讓自己妻子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的導演,如此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也讓「卡薩維蒂」成為代表美國影壇最重要的名字。
Filmography (Director)
/ 1958《影子》Shadows / 1962《慢奏藍調》Too Late Blues / 1962《My Daddy Can Lick Your Daddy》/ 1962《A Pair of Boots》/ 1963《天下父母心》A Child Is Waiting / 1968《面孔》Faces / 1970《大丈夫》Husbands / 1971《米妮與莫斯寇維茲》Minnie and Moskowitz / 1974《受影響的女人》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 1976《暗殺中國賭徒事件》The Killing of a Chinese Bookie / 1977《首演之夜》Opening Night / 1980《女煞葛洛莉》Gloria / 1984《暗湧》Love Streams
/ 1986《大麻煩》Big Trou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