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561105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优惠价 |
RM48.68 *
|
作者 |
飯人
|
出版社 |
寫樂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7-12-26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144 页. 25.7.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料理的主角,是炊煮完美的米飯!
50道跨界創意料理,單吃白飯也令人銷魂~
知米、尋米、吃米,
這是,臺灣米史上最好吃的年代!
*同場加菜:蘇發福、小林&郭郭、小小米桶的米食料理提案*
*讓日本人也驚為天米!超讚的臺灣精品好米,你吃過幾種?
臺南16號:越光米的雙胞胎/臺中194號:當臺稉9號遇上印度香米之王/桃園3號:有爆米花香氣的當紅香米/臺中秈10號:史上最好吃的新版在來米…
*飯人主廚團,炊、煮、燉、蒸…教你在家做省時好吃的「一鍋燒鑄釜鍋料理」
國民小吃飯:懷舊滷肉飯/臺南蝦仁飯/臺中清水米糕/豬腳飯/客家炊飯/爌肉飯…
5分鐘上桌、宵夜宴客皆美:港式鍋巴臘腸煲飯/上海菜飯/和風鮭魚杉菜炊飯/義式奶油燉飯…
暖心療癒粥品:苦瓜排骨粥/奶香金瓜火腿粥/鮮蛤魚片粥…
*鑄釜鍋還可以這樣用:超人氣部落客的米食提案
《蘇發福日記》:上海菜飯及蒸瓜子肉/甜椒豆豉蒸雞煲仔飯/葡式番茄海鮮燉飯
《小林&郭郭的小夫妻生活》:蒜香牛小排丼飯/麻油雞飯/櫻花蝦油飯
《小小米桶的廚房日記》:紅豆粥/養生紅棗核桃粥/燉雞粥
精彩內容
*餐桌上最有趣、最有滋有味的的米飯小知識:
◎洗米撇步多:要泡多久才剛剛好呢?原來夏天和冬天泡米時間不一樣;煮胚芽米和糙米的水量怎麼抓?
◎碾米學問大:專業的碾米是讓米飯更好吃的幕後功臣,從收購、篩選到儲存,樣樣都有講究!
◎臺灣的育種技術很厲害:日本越光米來臺灣水土不服、傲嬌難種,分子輔助選種技術加入臺農67號的血統,種出晶鑽版的臺版越光米──臺南16號。
◎臺灣人喜歡吃軟不吃硬的挑飯習慣,原來始自日本殖民時代,當蓬萊米普遍成功栽種才開始!
◎臺灣水田的好戰力──水牛最早是荷蘭人牽進來的?陽明山竹子湖是蓬萊稻的原鄉,原因是風土條件類似九州?
*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在家自炊國民小吃飯,看小典故一解鄉愁:
◎南部的肉燥飯和北部的滷肉飯,要怎麼做最道地?最佳滷肉飯的米飯,要一半稉米、一半秈米。
◎是甚麼小吃可以打敗肉圓、成為彰化人心目中的第一名?答案是爌肉飯!堪稱是「彰化市吃」。
◎為什麼嘉義火雞肉飯不用一般雞肉呢?二戰結束後美軍駐紮嘉義,將火雞帶入養殖,火雞比土雞便宜,被小吃攤拿來做為雞肉飯料理,和粒粒分明的滷肉飯不同,火雞肉飯的米飯吃起來口感偏軟,醬汁也各家不同。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 鼎中之變,精妙為纖,豈是由生到熟而已
Part I 飯人 知米
好飯的源頭──為什麼臺灣米這麼好吃?
餐桌上的米故事:臺灣人,為什麼喜歡「吃軟不吃硬」?
煮出完美白飯的奧秘:解析米粒的美味三元素
炊飯好神器:鍋具演變,看見廚事的時代趣味
Part II 飯人 尋米
「最有梗」的臺灣米──哇!這些米,讓日本人也驚艷!
好米的傳承:育種大師代代接力,催生臺灣獨有的米品種
精品米出列:這些黯然銷魂米,你吃過幾種?
好米的守門員:1年要吃100多種米的品飯專家
*訪臺中農改場稻作與米質改良研究室
讓米好吃的幕後功臣:尋好米上桌,碾米也是大學問!
*訪食材研究者、飲食文化作家 徐仲
Part III 飯人 吃米
3-1 國民小吃飯: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
滷肉飯/肉燥飯/台南蝦仁飯/爌肉飯/豬腳飯/梅干控豬腩飯
雞肉絲飯/客家鹹豬肉炊飯/清水米糕/高麗菜飯/金門芋頭蓋飯
3-2 一鍋燒料理:創意炊煮一鍋飯
臘味煲仔飯/金華火腿菜飯/海南雞飯/日式鮭魚杉菜炊飯/親子丼/柚香薑燒豬肉丼飯
五目炊飯/栗子小魚糙米炊飯/海味牡蠣炊飯/韓式媳婦飯/薑黃奶油鮮蔬飯
馬告番茄培根飯/印度香料雞肉飯/奶油野菇燉飯/波隆納香腸飯/苦瓜排骨粥
奶香金瓜火腿粥/鮮蛤魚片粥/英式米布丁
*同場加菜,鑄釜鍋上蓋可以這樣用:
蟹黃豆腐煲/鮮菇魚香蒟蒻/蛋黃鹹香肉餅/紅麴藜麥蒸雞
3-3 一鍋兩菜:宴客、宵夜都5分鐘上桌!
鮮菇美人腿+三杯雞
泰式海鮮蒸+粉絲鮮蝦煲
蔥香沙茶牛肉+絲瓜蛤蜊
3-4 達人這樣煮:超人氣料理高手的鑄釜鍋米食提案
《蘇發福日記》:甜椒豆豉蒸雞煲仔飯/葡式番茄海鮮燉飯/上海菜飯+瓜子肉
《小林&郭郭的小夫妻生活》:蒜香牛小排丼飯/麻油雞飯/櫻花蝦油飯
《小小米桶的廚房日記》:紅豆粥/養生紅棗核桃粥/燉雞粥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飯人
一群熱愛米食、對於台灣米的傳承與故事深深著迷的人,認為日常三餐再簡單不過的挑米、炊煮與吃飯,都值得由衷認真對待;喜愛多方嘗試由臺灣各地不同風土所孕育出的各品種稻米。團隊成員涵蓋鍋具達人、專業廚師、關心飲食與農業的文字工作者、紀錄片攝影師等等。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