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7705983 |
定价 |
NT360 |
售价 |
RM56.30 |
优惠价 |
RM50.11 *
|
作者 |
阮慶岳
|
出版社 |
田園城市
|
出版日期 |
2006-04-01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08 页. 21. |
库存量 |
本商品已絕版無法銷售 |
|
|
|
|
|
|
|
|
|
|
|
|
|
|
|
|
接續《新人文建築》與《十人》二書觀察台灣當代建築人的設計走向與成果所作出的記錄,第三本《弱建築》,同樣是針對台灣當代建築的人與作品,只是在作品屬性上,由90年代蔚為舞台焦點的室內設計,轉到已開始被目前社會所注目的建築設計作品上。
本書前半部的八位設計人,約略是以《新人文建築》的同一世代為主,在整體作品特質上,顯現出延續90年代空間美學革命、回歸現代主義脈絡的傳統,以及對80年代以降過度受制於商業體系的媚俗性格,所作出對抗性格的顯現,並開始有探索台灣現代建築究竟為何,這樣思索觸角的出現,這諸多現象的觀察。
而這部分的記錄書寫,是架構在作者閱讀老子《道德經》的思索上。而所以選擇其作為思索主軸,主要緣於過去的建築書寫,一直無法與自體的文化思想有系統上的連結,明顯有過度依賴片段與橫向移植西方知識體系的傾向,本書是嘗試以本體文化(本書以《道德經》)的思想作出發跳板,來重新觀視台灣當代的建築現象,看是否可以建立起另一種觀看的視角。
在書的後半部份,則以優秀的新生代建築人為記錄對象,這個世代的建築人大半的建築作品都才開始陸續完成,因而還未能以更清晰也完整的看出其整體面貌,因此書寫是選擇以較貼靠近對方內裡的私自剖析,作出一些偏向主觀的視看,期待他日可有機會再作更全面的探討。
書中所列十五名台灣當代建築人,是許許多多同樣為台灣建築付出努力建築人的抽樣代表。在新世紀起始的此刻,他們向我們顯現出對建築熱情的懇切付出,對現實大環境不合義理的勇敢承接,對社會真實情境善意的關懷,這本書是對他們這樣不懈態度的致意。
作者簡介
阮慶岳
現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著書20餘本,其中文學類《林秀子一家》,入選香港亞洲週刊「2004年度十大華文書籍」,《重見白橋》獲2003年「巫永福文學獎」,《凱旋高歌》獲2003年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建築類有《城市漂流》、《屋頂上的石斛蘭》等。
策劃建築展多次,包括2004年於台北市當代藝術館與安郁茜聯合策展的《城市謠言:華人建築2004》,並將擔任200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文 採玉須水碧
繁花
曲建築──看姚仁喜的「實踐大學東閔紀念大樓」
離建築──看簡學義1988-2004的建築作為
復建築──向謝英俊學習
渾建築──廖偉立與雜木林美學
荒建築──試探王為河的紙上建築
弱建築──初論程紹正韜∕水草之歌
常建築──黃聲遠的一生邀請
恍建築──原相(龔書章+吳建森)的建築觀
飛形
洪蒼蔚「無得無說」的建築作為
陸希傑的假建築
第一人稱的吳建森
無宗教年代的信徒──看施工忠昊
樸華風景,高牆內──毛森江的建築
老樹接枝綠更綠──劉國滄的建築觀
河是玻璃蛇──我看連浩延
無有
野渡無人舟自橫──空間是甚麼?
棄與襲──美是甚麼?
光的啟示錄──談建築的宗教性
請勿干擾和尚──從「常」的觀點看永續
無有入無間──談建築的社會性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