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作者收藏的黃埔文物之多,種類之豐富,在黃埔文物藏界是數一數二的。有徽章、教材、證書、同學錄、文房、報刊書籍、佩劍等。 2、作者作為一名軍人,對黃埔軍校的歷史甚為熟悉,由物到事,由事及人,從不同角度闡釋了黃埔軍校的歷史。 3、全書配圖數百幅,是了解黃埔軍校歷史的重要參考讀物。 在中國近現代,有一所軍校名揚海內外,被稱為中國將帥的搖籃,它就是黃埔軍校。 作者收藏有數百種黃埔軍校文物,包括徽章、教材、證書、同學錄、文房、報刊書籍、佩劍等。本書通過對這些尚存於世的珍貴黃埔文物的深入解讀,由物到事,由事及人,重拾黃埔軍校歷史的點點滴滴。 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黃埔軍校文物,從這些記錄印刻了陸軍軍官學校若干細節的藏品中,作者更抽絲剝繭,條條縷縷拼接還原出中國現代軍事史、政治史上湮滅於正史的傳奇精彩一面。
引子:世將無黃埔 開篇:以血灑紅花 一盆育黃埔— 一隻黃埔軍校「司母戊鼎」的世紀歸程 桃之夭夭,爍爍其華(徽章篇) 1-1 心頭,那第一抹曙色 1-2 縮龍成寸是紀律 1-3 金佛莊胸前佩著甚麼? 1-4 教導團:「國軍」祖宗的官佐標誌 1-5「中」字號之「銅桃子」 1-6 高級班出了個黃公略 1-7 何來「校長陳芝馨」 1-8 同學會的來世今生 1-9 臨界線上的蝶變 1-10 堪嘆這一籃子「畢業證章」 1-11 第六軍司令部證章 1-12 寶鼎,雲麾,黃埔 1-13 青天白日勳章 1-14 國光勳章 1-15 人民軍隊第一章 傳道授業,主義是從(教材篇) 2-1 打開迄今最早的教材 2-2 藍皮的!正宗的! 2-3 林林總總的軍事教育大觀 2-4 當黃埔是個小小小小鳥的時候 2-5 德式教育—德式師 一紙平生,身許心同(證書篇) 3-1 這代人名叫大浪淘沙 3-2 為老黃埔送終 3-3 南京正規「第一期」 3-4 一位東北帥哥的人生軌跡 3-5 小人物的全套「罪證」 3-6 第五期步科「黃」字號登記證 3-7 顧軍長的人生一刻 3-8 被「擊斃」的將軍怎麼又現身台灣 3-9「保安隊」之黃馬褂經歷 3-10「教育總長」張治中 3-11 美式裝備源源來也 3-12 武漢分校一位「賣狗皮膏藥的」 3-13 三分校歇菜之際的離職證明 3-14 空白的委任令:「高材生」碰上了「老八路」 3-15 一位鐵心反共的旅台黃埔將軍的心路 3-16「汪黨代表哪裡去了」 同學同道,毋忘吾校(同學錄篇) 4-1 名將如雲共史冊 4-2「副主任 謝」和一群顛沛同學 4-3 前後三度「武漢分校」紀略 4-4 巨無霸來了 4-5 海峽風雲伴生的同學錄 4-6 黃埔遺物挺過文革年月 4-7 列為「極機密」的同學錄 4-8 手抄本同學錄 4-9「陸沉」之刻:最後的同學錄 4-10 黃埔軍校第三期同學錄(附旅台三期通訊錄) 武裝生涯,翰墨年華(文房篇) 5-1 潮州分校的存世品 5-2「黃金時代」終結紀念 5-3 堪嘆那「武岡時期」 5-4「宗南山」下「黃埔村」 5-5 好像是校長手跡 5-6 來上一齣「拉郎配」 5-7 廣州分校的「UFO」 5-8「親愛精誠」:說不清的黃埔精神 5-9 當年的作業本和空白信箋 5-10 八十年的輪迴—侵華日軍所寄以南京中央軍校為背景的明信片 5-11 常凱申將軍的書法 5-12 黃埔家書 民眾先聲,奮鬥先鋒(報刊書籍篇) 6-1 革命年代的《革命畫報》 6-2 黃字號雜誌之王:《黃埔潮》 6-3《黃埔日刊》知多少 6-4「雙十節」—黃埔的國慶特刊 6-5 幾張《黨軍日報》 6-6《黃埔季刊》創刊了 6-7 黃埔軍校也登廣告? 6-8《軍人魂》亂彈 6-9 給蔣總司令做個友情推介 6-10 黃埔立校ABC 6-11 徐向前會長講話 6-12 幾個題外的「善本」 革命者來,於斯為證(精品雜件篇) 7-1 網上搜來一枚「關防」 7-2 佈告:「為培養國軍初級幹部起見……」 7-3 黃埔軍校是它下的一個蛋 7-4「三分黃埔」的見證:南京軍官學校門匾 7-5 委員長親贈照片 7-6 一枚胸章說個事:補訓生亦即甲級生 7-7 黃埔軍校原始軍帽與標識 7-8 最早的師生,最後的合影 7-9 陳明仁將軍的大衣 7-10 前生叫作洛陽分校 7-11 黃埔圖騰:校旗飄飄 7-12 一面凝著黃埔血脈的、最後的軍旗 7-13 為黃埔軍官造像 7-14 銅壺煮三江 7-15 黃埔軍校原始檔案 尺許青鋒,魂繞夢縈(佩劍篇) 8-1 十週年校慶的「橫空出世」 8-2 畢業劍之「黃埔一期劍」(第九期佩劍) 8-3 從這裡劃「平戰線」(第十期佩劍) 8-4 抗日戰火中誕生的首屆黃埔生(十一期佩劍) 8-5 見證蓬勃的武漢時代(十二期佩劍) 8-6 八千里路雲和月(十三期佩劍) 8-7 軍校進入成都時期(十四期佩劍) 8-8 大後方竟有這樣一所齊整軍校(十五期佩劍) 8-9 風光無限的典禮(十六期佩劍) 8-10 黃埔到達顛峰時刻(十七期佩劍) 8-11 戰爭,正在相持(十八期佩劍) 8-12 見證勝利的應屆生(十九期佩劍) 8-13 決戰年月與「炮走火了」(二十期佩劍) 8-14 卜決命運的時候到啦(二十一期佩劍) 8-15《陸軍服制條例》關於短劍的內容 尾子:「雙鄧會」佳話之海峽暢想曲 後記
作者簡介 李學鋒 祖籍陝西,1956年生於北京。曾在湖北插隊四年。1976年入伍,1978年於軍中參加全國統考,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廣州軍區戰士報社副社長,大校軍銜。後轉業任過上市公司總經理。已退休。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