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夢刀》是楊蔚齡第一部以柬埔寨戰時歲月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歷時十年方告完成,故事有血有淚,人物刻劃生動,並富有深刻的哲學寓意與思想深度,是一部見證人類戰爭悲劇的作品。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李永平教授作序推薦:「展讀《切夢刀》時,必會察覺一股沛然的悲天憫人情懷瀰漫全書,在那污濁殘暴的現實世界中,形成一環近乎聖潔的氛圍,與書中時時綻放響起的梵唱聲與木魚聲互相呼應,清明而慈悲,對那惡魔般不斷在莫光與莫藍睡夢中迸響起的橐、橐、橐軍靴聲,構成一種柔和而強韌的制衡,讓我們在無邊的苦海中看到一點救贖的希望。」 戰火瀰漫下人們對逐夢的期盼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 在希望與失望之間掙扎 在戰火瀰漫的柬埔寨,住在泰柬邊界西圖難民營的人們渴望離開難民營前往國外,盼了多年的莫光終於有機會前往美國,但心中始終放不下與他情同兄妹、情人的莫藍。但為了逐夢,他隻身前往美國,獨留莫藍一人在難民營中。分隔兩地的兩人遭遇和心情轉變,在美國與泰國西圖難民營之間來回擺盪,在過去與現在來回交錯,在夢境與現實中游移轉換。 莫光學習如何在五光十色的美國生活,努力工作希望能快點接莫藍來美國,卻也遇到以前的死對頭,過去的種種痛苦不堪的回憶一一浮現,而莫藍則要獨自面對難民營的生活,面對營中的友人生老病死與苦難回憶,讓莫藍受到很大的衝擊,因著對莫光的思念與愛戀,讓她堅強面對,並相信莫光有一天一定會來接她去美國。 長久以來莫光都沒能連絡上莫藍,當他得知柬埔寨戰爭結束,所有難民營的人都要被送回柬埔寨之時,幸得友人協助,找到被送回柬埔寨的莫藍,當飽受相思之苦的莫光急切的趕回柬埔寨,卻只看到熊熊的火焰衝上天際。 在楊蔚齡的筆下,一部以柬埔寨戰時歲月為背景的長篇小說,見證了人類戰爭的時代悲劇。我們看見戰爭硝煙下的人民對和平及希望的渴求,在失望與夢想幻滅中掙扎求生,以追夢始,以切夢終。
作者簡介
楊蔚齡,台灣高雄人,實踐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中華航空公司空服員、中泰支援難民服務團駐泰團員、聯合報副刊編輯。現任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理事長。曾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三十六屆文藝獎章(報導文學)、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中山文藝創作獎(報導文學獎)、中華民國第十六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暨第三十四屆十大傑出青年、柬埔寨王國二○○三年國際NGO協助柬國戰後重建一等勳章。著有:《邊陲的燈火》、《知風草之歌》、《希望的河水》等。 楊蔚齡從一九七九年起,投入各項社會服務工作,至今已二十多年,從未間斷。她秉持一貫的人道主義精神,全力投入,除參加國內犯罪少年輔導、智障教育、紅十字會急救教練、一一九街頭傷患急救外,並將工作擴及海外難胞救助和失學難童教育,成立救助機構「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創設柬埔寨邊境「知風草流浪兒童之家」(收容貧困兒童)。工作之餘,她並創作報導文學與紀實散文專箸多部,以文學的感性形式,喚起人們的悲憫與愛心,感染了台灣很多年輕人主動參與社會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