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3445111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优惠价 |
RM47.04 *
|
作者 |
約翰•伯格
|
译者 |
劉惠媛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17-11-1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8 页. 14.8. |
库存量 |
已搶購一空目前無法購買 |
|
可订购时通知我 |
|
|
|
|
|
|
|
|
|
|
|
|
|
|
|
|
藝評巨匠約翰•伯格影像觀看分析經典文集 絕版多年 全新再現 ---------------------------------------- 收錄譯者劉惠媛新版譯序 ---------------------------------------- 一代藝評大師約翰•伯格在這本文集中,探索人類如何以觀察者的角色,揭露眼下所見之物的嶄新意義層次:我們如何藉由凝視動物園中的動物,提醒自身勿忘人獸之間因現代化而失去的天然原始關係?戰場的畫面是否會透過視覺效果加倍駭人,造成二度傷痛?媒體如何利用攝影效果來渲染概念?寂靜如何激發、孕育藝術家的創作?透過這些源自「觀看」的核心追問,伯格提供了讀者自各個角度閱讀影像的理路方法。
伯格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及對影像特有的解讀能力,提出了以繪畫及攝影為媒介的影像背後的社會與文化思考。書中討論動物與人類的觀看角度、攝影在現代社會的功能實踐,以及歷代重要藝術家創作的動機與背景等,論點精闢,不同凡響。
這位寫盡人間事的大作家,總是用雋永又充滿時代感的秀筆巧析世界,妙論影像,刀刀入髓卻又句句真情,剛柔交參,織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視域。正如本書最後一章所描畫的「原野」一般,生機勃發,遼坦無邊。那正是約翰•伯格對天地萬物一體同觀的不懈凝視。 |
|
|
|
|
|
|
|
|
|
|
|
|
|
|
目錄
A. 為何凝視動物 ? 為何凝視動物 ? B. 攝影術的使用 西裝與相片 痛苦的相片 保羅•史川德 攝影術的使用
C. 浮光掠影 原始藝術與專業藝術 米勒與農民 席克•阿梅特與森林 勞瑞和北部的工業區 法薩內拉與城市經驗 拉突爾與人道主義 培根與華德•迪士尼 一則信條 科爾馬今與昔 庫爾貝和侏羅山脈 透納和理髮店 盧奧和巴黎郊區 馬格利特與不可能之事 哈爾斯與破產 傑克梅第 羅丹的性操控 羅曼娜•洛凱 原野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世界知名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二○一七年辭世。
伯格生前長期居住於鄰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當地傳統習俗及艱困生活形態所吸引,以山中居民為主題撰寫多部相關作品。《約翰.伯格四季肖像》紀錄片,捕捉巨匠晚年風華。
伯格作品大多批判色彩濃厚,表現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議題之看法亦獨具一格,公認為歐陸最具影響力藝評家。著作浩繁多元,重要作品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影像的閱讀》、《藝術與革命》、《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班托的素描簿》等。
譯者簡介
劉惠媛 主修藝術史、博物館學,從事藝術評論及寫作,任教於大學。曾擔任公共電視【大家來逛博物館】系列節目主持人。二○○二年以《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一書獲金鼎獎優良圖書獎。二○○三年拍攝《台灣博物館─文化座標》紀錄片榮獲兩項國際影展銀牌獎。二○○八年起主持廣播節目【博物館美學散步】。曾任雜誌總編輯、博物館副館長,以及多家美術館、基金會與博物館諮詢顧問。著有《博物館的美學經濟》、《把藝術當作動詞》、《繆斯共和國》、《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以及《旅遊指南上找不到的藝術地圖》等專書。譯有約翰•伯格《影像的閱讀》。
相關著作:《攝影的異義》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