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6656606 |
定价 |
NT250 |
售价 |
RM39.10 |
作者 |
林央敏
|
出版社 |
草根
|
出版日期 |
2017-11-01 |
装订 |
平裝. 部份全彩. 176 页. 21.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從原鄉到他鄉,從南到北,從台灣到人類世界……詩人隨著命運的流轉、青春的行踏,在桃園落地生根。他為島嶼書寫頌歌,對地景的凝視,對時間的體會,對生命的感受,對現實的關懷,每個瞬間,都化為樸實而雋永的詩句。
本書為林央敏2007年以後的最新詩集,共收錄近十年來所發表的百行以下的小品詩共54首。內容大多以其生活的家鄉景物為焦點或起點,再擴及台灣和世界。由於林央敏志在溶合中、西的即景詩傳統,因此文字風格異於一般以「風花雪月山水情」為主的傳統即景詩和地景詩,而是在寫景、抒情之外,也含有歷史人文與社會現實的寫真或諷喻,更有少數篇幅較長的作品猶如微型敘事詩。多數作品特別講究語言的聲韻之美,將自由體的白話現代詩賦予某種格律和韻律,為詩人對聲音美感的追求,更是沉澱十年、細心雕琢的一片詩風景。
◎本書由桃園市立圖書館補助出版
|
|
|
|
|
|
|
|
|
|
|
|
|
|
|
目錄
自序|讓即景小品溶合中西傳統
第一輯桃園即景生活篇
桃園地名有感
千塘之鄉
初見大溪
會記得尾寮(台語)
擁擠的河──桃園大道記
在中壢街頭
龜山公園天淨沙
壽山巖聽蟬
山在富庶──記桃園虎頭山
南崁溪流過去
第二輯桃園即景遊歷篇
角板山一韻究竟
石門行
集結獨裁者──走過兩蔣園區
大溪觀音亭
來到菱潭陂──兼致鍾肇政先輩
平鎮素描
楊梅老樟樹
八塊厝樓──八德記憶
自君出國門
白沙岬燈塔
永安夕照
桃園古廟短詠
蘆竹五福宮(台語)
龜山壽山巖(台語)
桃園景福宮(台語)
桃園神社(台語)
新屋范姜祠堂
第三輯嘉南即景
水牛厝出世記(台語)
溪河夢
閒釣仁義潭
天地雙琴──詠大埔湖濱之地琴木
大坪印象
太平印象詩
蘭潭即詠
萬鷺朝鳳金萱園(台語)
觀音水濂(台語)
西拉野求雨祭(台語)
遊仙詩──記關東文學之旅(台語)
想見關子嶺(台華語混合)
月娘津落目屎彼暝──夜遊鹽水記(台語)
福爾摩沙商籟吟(台語)
第四輯台灣即景
台灣新褒歌(台語)
台灣頌歌
石岡水壩吟(台語)
台灣農民吟
紅星照耀滿地紅──記者吳望台日記
治國賽神仙(台語)
水蛙吐喟(台語)
開挖中國家
千面埋伏──聞高雄氣爆
第五輯方外即景
瞻頭看耶穌(台語)
美美的痛楚──讀賈平凹《秦腔》
炫美與羞醜
火災(台語)
楓橋日泊(台語)
月娘是中國領土
沙漠染綠
附錄一|火的河流──導讀林央敏的五首詩李若鶯
附錄二|林央敏著作簡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林央敏
1955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1965年即寫古詩、’72年首次發表新詩、’83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86~’97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份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11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24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