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一般人對德布西的音樂,通常會以「印象派音樂」稱之。
所謂的「印象派音樂」為何被稱為印象派?到底是「印象」還是「意象」?事實上,比起慣稱的「印象派」,德布西的音樂所擁有的心靈留白空間,反而更接近不直接寫生、靠記憶作畫的象徵派畫家…
不妨一起掀開德布西美好時代的帷幕,深入探索大師的創作心靈,從室內樂到管弦樂,一窺經典堂奧。
德布西(1862 – 1918)出生於法國繁榮富裕的「第二帝國」時期(1852 – 1870);不久之後,相繼爆發的「普法戰爭」(1870 – 1871)與「公社事件」(1871年),卻為他的童年蒙上陰影。煙消雲散,法蘭西在進入「第三共和」時期之後,很快地恢復國力,形成了「美好年代」的太平盛世(1881 – 1914),讓德布西在優越的文藝環境中汲取養份,先是學習,然後創作,建立非凡的音樂事業,將法國樂壇導入一個黃金時期。然而「美好年代」只延續了三十年左右,它的最後數年又陷入德、法對立的不安狀態,德布西終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 1918)的煙硝味中,渡過他的最後四年。
在此政局變動頻繁的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也是藝術發展最繁盛,藝術流派變化最多的時代。在這個「世紀末」,德布西的音樂創作,如何反映政治、社會背景?如何與文學、美術互動?
作者簡介
陳漢金
音樂學者,曾獲巴黎索爾邦大學(La Sorbonne)音樂學碩士、深入研究文憑、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私立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西方音樂史、音樂與美術,以及其他音樂學課程,經常撰寫音樂文章與樂評,曾任2002年至2004年「台新藝術獎」評審委員,2004年「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決審主席。主要著作有:《音樂獨行俠 - 馬水龍》(2001,時報);《發現貝多芬》(2003,時報);《白遼士 - 浮士德的天譴》(2003,麥田)。
4 序文 陳郁秀6 推薦序 楊忠衡8 前言 陳漢金
Chapter 1.「美好年代」的作曲家- 德布西的生平與視覺體驗11 巴黎西北郊與蔚藍海岸的童年(1872年之前)15 巴黎音樂學院與羅馬大獎(1872 – 1887)24 「波西米亞」時期(1887 – 1894)35 成名與論爭(1894 – 1902)45 愛情與「落跑」(1902 – 1908)52 晚年與戰爭(1909 – 1918)
59 Chapter 2. 崇「華」或反「華」?- 德布西如何在「華格納風潮」中崛起 61 華格納與波特萊爾64 「華格納風潮」的醞釀與興起68 華格納對法國樂團的影響74 ?布西早年的室內樂77 德布西早期的管絃樂曲
83 Chapter 3. 什麼是「阿拉貝斯克」?- 德布西音樂中的線條之美 85 「世紀末」的「逃避現實」87 「新藝術」與「阿拉貝斯克」91 德布西與阿拉貝斯克98 《牧神午後前奏曲》-「感應說」的高度體現
113 Chapter 4. 印象或意象?- 德布西與惠斯勒115 從畫作到音樂123 波特萊爾「感應說」的體現126 「中間色調」的交響樂128 交響樂的「三聯畫」
135 Chapter 5. 神秘的海 永恆的海- 三首交響樂素描《海》137 勃艮弟田野中的《海》140 在情海的暴風眼中141 「快樂的出航」與「人造的天堂」146 德布西的「鴉片」150 東方的天籟154 傾聽大海的奧秘
136 Chapter 6. 沒有泥土味的民俗 - 管絃樂《意象》167 《意象》-曠日持久的創作171 藝術是最美麗的謊言176 德布西與英國:第一樂章〈吉格舞曲〉180 德布西與西班牙:第二樂章〈伊貝利亞〉183 德布西與法國傳統:第三樂章〈春天的輪舞曲〉
185 Chapter 7. 「優雅慶典」的尾聲- 最後三首奏鳴曲 187 法蘭西音樂家德布西190 世紀末的「優雅慶典」197 《d小調第一號奏鳴曲,為大提琴與鋼琴》199 《F大調第二號奏鳴曲,為長笛、中提琴與豎琴》202 《g小調第三號奏鳴曲,為小提琴與鋼琴》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