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序 前言 第一章:這一年確保了祖宗的基業 審視蔣公一九五六年對太平島主權的確立。不能不承認,蔣氏在未來中國的南海戰略裡,預先作了一個眼,下了一著關乎大局的關子。 。蔣介石的執著 。海疆比陸疆還重要 。只有武力才能捍衛疆域 。風聲雨聲警鐘長鳴 第二章:那年決定了南海的命運 毛澤東內部談話說蔣介石有幾個優點是客觀的史實,講史必須留心,一九四六年蔣從法國手中取回南海諸島嶼,這塊三百七十萬平方公里的海疆相當於三個外蒙古。 。十一段線有點霸氣 。海陸疆界一舉廓清 。勝利者最亮麗的桂冠 。不放棄必回防 第三章:祖產遭到偷竊 蔣公始終沒有忘情中國的海疆,除了要收復陸地,海疆也要捍衛,南海中國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被偷的面積不比陸地少。 。舊秩序的崩解 。四周都是叫門聲 。土八路與敗家子 。家道中落寧贈外人 第四章:蔣毛的中國夢 事實證明毛遠遠不及蔣的堅持,蔣在大是大非的國家權益上從不怯懦,毛則常常做出喪權辱國的舉動。 。任性妄為的毛潤之 。奉化那小子早有大志 。北京是隻紙老虎 。先有陸疆再謀海疆 第五章:兄弟鬩牆遭外侮 兩岸在南海有一致性的戰略利益,合則雙贏,臺灣綠營立委動不動扣上統戰的「紅帽子」。為了「一中」利益,兩岸團結成「抗菲民族統一戰線」才是正確的戰略思維! 。陳水扁、馬英九的一小步 。胡耀邦邁出了第一步 。蔡英文的麻煩 。習近平的惡夢? 第六章:新挑戰:撤守南海? 台灣地位的變化會影響美中在亞太戰略「爭勢」的最終結果。在這個爭勢為核心的美中台三角戰略關係中,台灣如何靈活扮演適當的戰略角色,籌劃和選擇最佳的國家大戰略,是攸關台灣安危禍福、興衰存亡的問題。 。國際仲裁 。法律與政治的難關 。民族主義的弔詭 。台灣何去何從? 後記
作者簡介 劉臺平 知名媒體工作者,同時也是知名作家。 民國四十五年生於臺灣新竹。 文化大學史研所碩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專研民國史。 曾任臺灣中時報系記者、香港亞洲周刊撰述委員、TVBS周刊主筆、新新聞周刊主筆、臺日報總核稿、人間福報總主筆,後創辦出版公司,近年頻繁往來、走讀兩岸,著有《十字架上的校長》、《珍藏二十世紀台灣》、《島計畫》、《遙遠的槍聲》(衡陽保衛戰紀實)、《眷村》、《自由之魂》、《暗戰——戴笠與梅樂斯》等暢銷作品,其中,以講述台灣外省第二代眷村情緣的傳記散文體小說《眷村》,更於2012年獲得首屆海峽兩岸文學創作網路大賽二等獎。近年來也常上電視當嘉賓。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