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以「風格」定名,論現代詩人的表現,既可查察詩人情思流動、鼓湧激發之「風」,又可品鑒其作品體態、架構之「格」;映現詩人風格,既強調詩人的主體性和倫理責任的標記,也從抵抗形式化話語凸顯不同的特徵,從第一章至第十章,連綴而成,自然有代表台灣現代詩不同時區詩風發展,不同年代創作成果的意義。——陳義芝 現代詩至今卻還在「少年」階段,看不到明顯的傳統,一切仍在變化之途,實驗之路。詩人享受著創作的自由,從心所欲而不必顧忌逾矩;傳統正由他們一寸一尺的締造著。而批評呢?更是傳統未成,仍乏「典範」可循,「原生種」的批評理論一片荒涼;而挪借西方「外來種」的批評理論,則隨人雜植,顯現著水土不服,枝條蕪蔓或者萎餒披散的窘態。在這樣的時代情境中,陳義芝卻將出版《風格的誕生:現代詩人專題論稿》,展演著他為現代詩建置「風格批評」的意圖。這是他做為一個現代詩人兼批評家的自我期許,也可以做為關懷現代詩之前景的讀者們的期待。——顏昆陽/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陳義芝通過詩學論著所展布的視野,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他看重前輩詩人的開闢之功,以及創作上的典範意義,故對余光中、瘂弦、楊牧等名家著墨極深;對於詩學潮流、社群與現象亦多所關注,故對戰後世代的詩人有較全面的理解。此外,通過序跋文章與書評、短論去關注年輕世代的最新動向,更展示了滂沛的熱情與氣度。本書論學院詩人一章,同樣可以看出他的文學懷抱,爬羅剔抉,發凡起例,做了迄今為止最深入的思考。這個概念或許可以進一步與「詩人批評家」結合,再對照於論楊牧的篇章,則其兼涉漢語傳統與現代思潮的詩學型態更為昭朗。長年的編輯經驗使陳義芝在學院詩人中保有非典型性,本書所以好看,部分成因在此。——劉正忠/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序一 不假格套,直契文本的風格批評/顏崑陽 序二 車騎自雍容/劉正忠 導論 風格:現代詩人的表現 第一章 為抒情立法—覃子豪的成就與影響 一、研究覃子豪的意義 二、研究覃子豪的基座 三、研究覃子豪的其他線索 四、對覃子豪詩藝的評定 五、對覃子豪文學史地位的評定 第二章 臙脂苦成袈裟—周夢蝶詩風格生成論 一、周夢蝶關鍵詞 二、從周夢蝶逸稿說起:風格不是一朝生成 三、才性、身世及時局等困境的影響 四、周夢蝶獨樹一幟的思理、辭趣 五、臙脂苦成袈裟 第三章 迥異於激情—余光中贈內詩研究 一、昇華型情詩的難度所在 二、余光中早期詩作的純情意象 三、余光中相思詩的三個年代 四、余光中贈內詩的性愛表現 五、余光中贈內詩的恩情特質 六、余光中的終極情愛觀 〔附錄〕余光中贈內詩篇目 第四章 恆久的美學影響—瘂弦詩的風格成就 一、瘂弦評傳及自述 二、宏觀瘂弦的詩風 三、多元角度下的瘂弦詩評論 四、瘂弦的詩學研究成果 五、瘂弦的詩藝貢獻 第五章 住在一千個世界上—楊牧詩與中國古典 一、學院詩人範型 二、楊牧的創作之道 三、楊牧做學術論文同時以詩抒感 四、楊牧對師承與真理的發揚 五、楊牧輝映前賢的現代「文賦」 六、楊牧的抒情自我與表現體式 七、楊牧創作的啟示 第六章 家鄉的想像與內涵—楊牧詩與花蓮語境 一、地域文學與語境詮釋 二、以花蓮為情感認同中心 三、啟動文化歸宿的心理 四、回返花蓮的前奏 五、以源頭,以情人看待花蓮 六、書寫地方的意義 第七章 長劍錯金—張錯詩的生命關照 一、為什麼要論張錯 二、劍的象徵:情與志,儒與俠 三、情的體悟:無悔與飄泊 四、結論:張錯的認知與感慨 第八章 為何敘事?—席慕蓉詩風的突破 一、席慕蓉現身詩壇的意義 二、評說席慕蓉早年創作的抒情詩 三、原鄉書寫開啟席詩敘事新頁 四、「英雄組曲」作為敘事詩代表 五、結論:成就歸因生命現實的引導 第九章 夢想導遊—夏宇詩風綜論 一、夢想的詩人 二、揭露心理的形象思維 三、消除雜質的煉金術 四、遐思聯翩的幻想 五、化身的創造與交談 六、凝望夢想的斜坡 第十章 名與實—台灣「學院詩人」創作特色 一、 所謂「學院詩人」 二、「學院詩人群」的自我定義 三、「學院詩人群」作品特色 四、小結:不以幻覺影像為足 後記 引用書目
作者簡介 陳義芝 1953年生於花蓮,成長於彰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博士。主編《聯合報》副刊十年(1997-2007),先後於輔大、世新、東吳、清華、台藝大、台大等校兼任教職。2007年受聘台灣師大國文學系,主授現代詩、文學批評、文藝美學、台灣文學等課程,2008年獲台師大研究績優獎。曾擔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計畫研究員、考試院典試委員、高中國文課本編輯委員。著有學術專書《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現代詩人結構》及詩集、散文集計二十餘種。詩集有英、日、韓譯本於國外發行。曾獲中山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推薦獎、中興文藝獎章、榮後基金會台灣詩人獎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