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城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首部英譯作品)
|
|
Beyaz Kale(The White Castle) |
|
|
|
|
|
|
|
|
ISBN |
9789863444718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优惠价 |
RM40.33 *
|
作者 |
奧罕‧帕慕克
|
译者 |
陳芙陽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17-07-29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24 页. 14.8.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普通空运暂不開放下訂服務。 空运直达暂不開放下訂服務。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東方的大師與西方的奴隸偶然相遇, 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擁有一樣的臉孔, 更沒有人知道兩人改寫了彼此的命運, 也攜手扭轉了所有人的歷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首部英譯作品 ★一九九○年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 ★楊照(小說家.文化評論家)專文導讀
「奧罕.帕慕克的身分,及其小說,具備特殊的觀點優勢。他站在那個時代真正的東方與西方、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內陸貿易與海洋貿易的交界上,以伊斯坦堡的曖昧地位來開展其敘述。 奧罕.帕慕克設計了一連串土耳其宮廷事件,合情入理地一步步引導使這兩個人的『我╱他』界線逐步模糊,兩人的『我╱他』朦朧交錯處,也就同時開出了兩種文明『自我/異己』的雜混。」──楊照(小說家.文化評論家)
▍內容簡介 一個從未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故事, 竟真正寫出了時代變遷的關鍵時刻……
威尼斯商人被俘虜送往伊斯坦堡,成為土耳其人霍加的奴隸。 霍加是博學的大師,豐富所學是蘇丹最有力的輔佐。 他保住奴隸的性命,原來是為了從這名義大利人身上了解有關西方的一切。 霍加想知道「他們」知道哪些事?對於天文學,「他們」會怎麼想?對於哲學,「他們」會怎麼質疑?你,來自什麼樣的地方?而我,究竟是誰? 霍加沉醉於思索與學習的狂喜中,奴隸也對霍加無所不言,漸漸地,兩人的記憶開始混淆在一起,他們所言所寫,已經不知是誰的產物,更分不清是想像還是現實。除了他們難以分辨的外表之外,他們的思想與行動也漸漸合而為一。 為了攻下那座「白色城堡」,他們攜手合作研發武器。在達成這個目標的前夕,他們卻在城堡底下做了一個扭轉兩人命運的決定…… 現實與幻夢的對比是文明進化的動力,記憶與想像的邊界處才是創造力綻放的花園。《白色城堡》裁剪真實歷史片段與虛構的紀錄文件,探討身分認同與文化差異之議題。藉由「小說」這種來自西方的概念,我們重新體會到:東方與西方兩種想像出來的文化概念,如何於日常生活裡最微小的器物、習俗、故事、藝術之間,交相競爭、激盪而出。
▍媒體讚譽:描摹時代風雲的震撼傑作 土耳其一流的小說家,也是世界上最引人入勝的文壇人物之一……最佳說書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與卡爾維諾、艾可、波赫士、馬奎斯一樣出色!──《觀察家報》
《白色城堡》是一部傑作,不是因為它喚起時代,而是對個人神話的探究,還因為帕慕克以如此簡單的故事含括了這樣的深思。──《衛報》
《白色城堡》探討自省的痛楚,一部恰如其分且充滿異國情調的作品。而就一部小說的篇幅來說,它卓越地調和了作者明顯認為太有主見的西方與太過隨俗的中東。一瞬間,雙方相遇。 本書是少數臻至完整與自給自足的世界,並洋溢獨特才華的小說……帕慕克是個擁有如同《一千零一夜》的雪赫拉莎德般機智和敘述活力的說故事能手。──《紐約時報》
奧罕.帕慕克探討外國影響的一部傑出小說……針對文化融合的結果,提供我們一種冷靜而優雅的偏見角度。對卡爾維諾有所仿效,但以技巧和觀點來說,他最接近的作家是石黑一雄。──《獨立報》
優雅且具影響力……與卡夫卡、卡爾維諾相提並論也不為過。他們的嚴肅、優雅和敏銳,處處明顯可見。──《獨立報》
▍延伸閱讀 ◎我的名字叫紅(十週年紀念版) ◎新人生 ◎黑色之書 ◎雪 ◎純真博物館 ◎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 ◎別樣的色彩 ◎我心中的陌生人
|
|
|
|
|
|
|
|
|
|
|
|
|
|
|
目錄
中文版作者自序|在東方與西方的交會地 (文◎奧罕‧帕慕克) 導讀|自我即異己,異己即自我──讀《白色城堡》 (文◎楊照) 白色城堡 帕慕克年表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06.07~)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
相關著作:《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我心中的陌生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我的名字叫紅(十週年紀念版)》
譯者簡介
陳芙陽 政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大成報編譯和記者、路透社編譯,現專事翻譯。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