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301279533 |
定价 |
RMB88.00 |
售价 |
RM96.80 |
优惠价 |
RM67.76 * (-30%)
|
作者 |
錢理群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装订 |
無. 無. 529 页. 16.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4.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錢理群先生近年來在魯迅研究領域所做的全新思考與論述的結集,聚焦魯迅對當代中國,尤其是當下年輕人的影響與意義。作者借此重申了魯迅作為民族性、原創性的思想者與實踐者的重要價值,並充分論證了魯迅在當代中國仍具有巨大的思想啟迪作用。
作者從「我們為什麼需要魯迅」「魯迅與當代青年的相遇」,以及「重看歷史中的魯迅」等三重視角來重新審視魯迅與時代的關系,昭示出在急速變化的當下,我們更應重拾魯迅精神,去抵抗新的時弊,努力尋找新的出路。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39年生於重慶,祖籍杭州。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在貴州任中專語文教員18年。1981年獲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退休。
主要從事現代文學史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以及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並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學術普及、中學生教育和社會活動等方面的工作,被譽為80年代以來具有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等。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輯一 我們為什麼需要魯迅
我們為什麼需要魯迅 ——2006年10月19日在北師大春秋學社「魯迅逝世七十周年追思會」上的講話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經驗」的魯迅思想的獨特 價值 ——劉國勝《現代中國人的發展之道:魯迅「立人」思想啟示錄》序
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化 ——2006年6 月23日在電視大學演講
「真的知識階級」:魯迅的歷史選擇
「東亞魯迅」的意義 ——對韓國學者劉世鍾教授《魯迅和韓龍雲革命的現在價值》一文的響應
魯迅作品教學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 ——2010年12月24日在全國教師培訓班上的講話
讓魯迅回到兒童中間 ——劉發建《親近魯迅》序
和青年志願者談魯迅
和寶鋼人談魯迅
在台灣講魯迅 ——2009年10月30日在「與魯迅重新見面」台社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讀柏楊常常讓我想到魯迅 ——在「柏楊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陳映真和「魯迅左翼」傳統 ——2009年在「陳映真:思想與文學」學術會議發言
《野草》的文學啟示 ——汪衛東《叩詢「詩心」:〈野草〉整體研究》序
全球化背景下的魯迅研究呼喚新的創造力 ——汪衛東著《魯迅前期文本「個人」觀念梳理與通釋》序
重新體認魯迅的源泉性價值 ——王曉初《魯迅:從越文化透視》序
「30后」看「70后」 ——讀《「70后」魯迅研究學人論文集》
「於我心有戚戚焉」 ——讀李國棟《我們還需要魯迅嗎?》
我讀《魯迅在南京》
醫學也是「人學」:漫談「魯迅與醫學」 ——2014年4月26日「積水潭骨科論壇」上的講話
談談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 ——在鳳凰讀書網「『國家』中的『國民性』:以胡適和魯迅為中心」討論會上的講話
答中央電視台《大先生魯迅》攝制組記者問
關於魯迅的兩封通信
輯二 魯迅與當代青年的相遇
魯迅在當下中國的歷史命運 ——2012年在印度魯迅國際會議上的發言
七八十年代青年眼里的魯迅
魯迅與九十年代北京大學學生
當代中學生和魯迅 ——《魯迅作品選讀》課的資料匯集
讀什麼,怎麼讀:引導中學生「讀點魯迅」的一個設想 ——《中學生魯迅讀本》編輯手記
讓自己更有意義地活着 ——「90后」中學生「讀魯迅」的個案討論
「在高中與魯迅相遇」的意義 ——王廣傑主編《在高中與魯迅相遇》序
部分台灣青年對魯迅的接受
台灣「90后」青年和魯迅的相遇 ——讀台灣清華大學「魯迅選讀」課程學生試卷
關於魯迅的銀幕形象
輯三 重看歷史中的魯迅
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 ——2007年在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
魯迅談民國 ——2011年1月8日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主辦的民國座談會上的講話
漫說「魯迅『五四』」 ——2009年3月11日在首都師大舉辦的「國家歷史」講堂上的演講
對魯迅與胡適的幾點認識 ——2014年一份始終沒有發表的講稿
后 記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