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869459297 |
定价 |
NT300 |
售价 |
RM46.90 |
优惠价 |
RM41.74 *
|
作者 |
李育銘
|
出版社 |
四塊玉文創
|
出版日期 |
2017-06-1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0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發掘孩子的潛能,
不讓孩子只成為你要的樣子
因為,孩子比你想像的還優秀。
上哈佛、念劍橋!從來不是身為父親的教育目標。
成為孩子的伯樂,卻一直是開始做爸爸之後努力扮演好的角色。
從事藝術經紀、策展人,對作者來說,
最重要的終身職業是兩個女兒的老爸!!
他是如何發掘孩子的長處,
不僅大女兒如願上了劍橋,
小女兒也在運動手藝等領域活躍精彩
他一路陪伴,最終不只是老爸,更是女兒的超級粉絲!
作者要與讀者分享的不是怎麼教出名校高材生,
而是如何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本書特色
◎名校不是唯一,尊重孩子性格,適性發展
大女兒資質聰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小女兒活潑外向,運動手藝、活動策劃表現出色。作者尊重孩子性格,鼓勵適性發展,尊重孩子的選擇。陪伴孩子,在申請歐日名校後同時獲得入學資格時,如何做出正確選擇;支持孩子,自我推薦,爭取模擬聯合國的參加資格,與世界各國優秀青年互相交流。
◎從孩子們身上學習人生課題
藉由20年來教養兩位女兒的過程中,反思自己曾經受到的教育與父母、家人的相處;透過信件、FB、微信與孩子溝通,也從孩子身上學習到的人生課題。
◎分享對兩岸教育方式不同的領略
雖然長年移居中國,作者經常往來兩岸,不僅從事藝術推廣工作,也與台灣家人保持密切關係,也因為關心孩子的教育,對兩岸、世界,及未來教育趨勢持有高度關注,細膩觀察及精闢領略。
─溫馨推薦─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長 李志勇
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官 陸潔民
上海協和教育集團聯合創始人 陳曉韵
親職專欄作家 陳安儀
台大教授 葉丙成
親子作家 彭菊仙
國際城市藝術專業設計諮詢公司中國地區策展人 張穎韵
OTTO2 藝術美學董事長 詹秀葳
(按姓氏筆畫排列) |
|
|
|
|
|
|
|
|
|
|
|
|
|
|
目錄
02 推薦序 呵護孩子的靈魂─陸潔民
05 推薦序 你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張穎韵
08 作者序 勿忘初心─李育銘
Chapter 1.敲開通往劍橋的大門
16.掌握面試要訣
22.實現取得進入劍橋門票的夢想
25.給大J的一封信
29.婉絕東京大學全額獎學金
33.全球瘋IB課程
37.送別千里之外
42.在劍橋學會的不只是學問而已
48.出國留學豐富人生閱歷
52.離家9200公里的孤獨感
58.特別收錄:記得你是誰-做最真實的自己
64.特別收錄:IS課程的CAS訓練
Chapter 2.大步邁向地球村
66.欣賞孩子的不同
71.「平行平等」角度
76.主動爭取
80.給小J的信─轉學惠靈頓
83.當仁不讓奪頭彩
86.模擬聯合國
91.第三次參加MUN活動的小J
94.不求跑得快但願看得遠
Chapter 3.那些女兒們教給我的人生課堂
98.陪伴是我給孩子最好的愛
103.孩子教我的父親課
108.笨一點,快樂一點
110.孩子的自信心來自父母的能量
114.讓你高飛遠颺
119.放手讓孩子做決定
124.女性當家
128.給大J的一封信─談教職與教育
131.驚喜相聚
Chapter4. 成為孩子的超級粉絲
136.孩子比你想得更優秀
141.堅定地相信
145.相信的力量
152.當孩子的伯樂
158.把握孩子成長的轉捩點
164.不要操太多心
169.從茶道學會自信與堅持
173.尋找藝術能量
Chpater5.老K這樣教孩子
180.大驚小怪的父母
185.小留學生的背後
191.最後的1%
196.改變,從教育著手
203.爸媽是最好的教科書
209.做了,就會改變
214.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走得更長遠
218.從日劇學到的
221.百年教育
227.離鄉背井之後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育銘
李育銘(Kevin)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1997年因工作帶著全家前往北京,2003年移居上海,復旦大學EMBA,曾任臺灣IT上市公司專業經理人、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執行董事、現專任藝術經紀人、策展人,和藝術教育工作者,是兩位非常優秀女孩的爸爸。大女兒目前就讀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系,小女兒在上海某國際中學就讀。自從大女兒被劍橋大學錄取之後,他先後多次被各類雜誌及教育推廣單位邀約分享教育理念。他主張「用心,不用力」,把每位孩子當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無為」背後,看似不經意間,卻有著清晰的脈絡可循,他深知父親的責任,也希望將更多自己在教育中的啟發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