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重讀於梨華,我們知道,生命的崎嶇路上沒有人是孤獨的。 本書收錄了於梨華〈黃玲的第一個戀人〉、〈小琳達〉、〈歸〉、〈情盡〉、〈林曼〉、〈回來吧,棣棣〉、〈帶淚的百合〉與〈無腿的人〉八篇精選短篇作品。 1963年,台灣文星書店發行了於梨華小說集《歸》,十年後,台灣大林出版社再版發行,1988年皇冠出版社推出於梨華全集,《歸》又再出新版。幾次再版,本書的四篇作品:〈黃玲的第一個戀人〉、〈小琳達〉、〈歸〉、〈情盡〉都在其中。 〈黃玲的第一個戀人〉寫初戀的少女與少年,故事背景是戰亂中國的浙東水鄉,也是於梨華故鄉所在。環境與時間是最殘酷的殺手,兩者聯手一劍劈開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斬斷人的純真。於梨華卻以詩意的筆觸,輕柔的口吻,營造了一種古典文學的敘事氛圍,古時含蓄包容與理解退讓比妒恨傷感更重要的價值觀,如棉裡藏針隱隱刺痛。 〈小琳達〉是於梨華首篇留學生作品,寫於1954年初到加大念書時,呈現留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艱辛。〈歸〉寫於1963年,於梨華已進入美國社會就業,身份是職業婦女,故事女主人翁跟她一樣是留學生。和〈黃玲的第一個戀人〉相同,〈歸〉也是尋找昔日初戀的故事,不同的是,成年人歷經風霜後對感情的詮釋冷酷而犀利,而於梨華對於留學生去留的省思已然成形,蓄積及至1967年《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鉅力磅礡完整呈現。 〈情盡〉描繪早年華人在異鄉必然遭遇的文化衝突,在被歧視的環境中,華人也歧視其他文化,尤其對移民第二代與異族通婚難以接受常釀成家庭巨大衝突。於梨華巧妙設定女主人翁身份是情婦,凸顯華人在維護傳統道德文化上的自相矛盾。 〈林曼〉也是於梨華相當鍾愛的一篇作品,原輯於《記得當年來水牛城》、《秋山又幾重》,寫獨立的現代女性堅強的自主意志,勇於掌握自己的命運,敢於活出自己不畏環境不畏人言。 〈回來吧,棣棣〉(原輯於:屏風後的女人):寫青春期孩子的狡黠敏感,在缺少家庭溫暖時心理與行為上的叛逆。 〈帶淚的百合〉與〈無腿的人〉都是於梨華早期的作品。〈帶淚的百合〉最早收錄於同名小說集,由台灣藍燈出版社在1971年印行。 1973年台灣大林出版社推出一本小說集《新刻的石像》,集內收錄五位台灣重要作家的作品:白先勇的永遠的〈尹雪豔〉、王文興的〈黑衣〉、歐陽子的〈美容〉,以及於梨華的這篇〈無腿的人〉。1976年,大林出版社為於梨華發行小說集《白駒集》,再將此文收入其中。1988年皇冠出版的於梨華全集內,這篇作品再度入選。於梨華寫女性徘徊在自主意識與家庭責任之間,寫華人女性在傳統文化中被形塑、被鼓舞的勇於犧牲形象,沒有無奈,沒有譴責,反而更突出了華人社會中男性慣於依賴的外強中乾,間接諷喻父權社會的脆弱。 本書同時收錄了舊版《歸》的作者自序,以及師範先生的描寫於梨華的一篇散文作品,師範先生熟知早年於梨華投稿的故事,完整呈現成名前的於梨華。故事有趣且有意義,特此感謝師範先生與秀威國際授權轉載。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允晨文化公司總編輯廖志峯先生慨允授權,讓本書收錄了〈林曼〉與〈回來吧,棣棣〉兩篇佳作,更感謝他為本書撰寫推薦序〈生命的肖像〉。在於梨華幾乎快消失在繁體字華文出版市場之際,廖先生在2010年出版了她的作品集《秋山又幾重》。接獲轉載版權探詢時,廖先生豪氣干雲說,口頭承諾就是承諾! 負責於梨華精選的編輯多是八〇後青年,在校對文稿的過程,青年讀者對文中許多用語非常陌生,也因此他們主動加上很多註解,希望能幫助更年輕的讀者更順暢地閱讀。 於梨華的這些作品與現實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然而,人類的生命長河是延續的,生命所遇到的困頓也有極大相似度,這些作品的重新問世無非是想強調:無論什麼年代,幸福都不可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回頭重讀於梨華,我們知道,生命的崎嶇路上沒有人是孤獨的。 聯合推薦 師範 廖志峯
自 序‧意外的收穫/於梨華 推薦序‧於梨華:不是上司的女兒/師範 推薦序‧生命的肖像/廖志峯 編輯室的話 情盡(原輯於:歸) 林曼(原輯於:記得當年來水牛城、秋山又幾重) 黃玲的第一個戀人(原輯於:歸) 小琳達(原輯於:歸) 歸(原輯於:歸) 回來吧,棣棣(原輯於:屏風後的女人) 帶淚的百合 無腿的人 附錄一‧《歸》舊版自序 附錄二‧於梨華作品年表
作者簡介 於梨華 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 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 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即《花開有時》)、《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於梨華 作品年表 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 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 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 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 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 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 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 1974《考驗》(長篇小說) 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 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 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 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 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原名《小三子,回家吧》) 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 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 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 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 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2015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小三子,回家吧》(長篇小說)、《黃昏,廊裡的女人》(中短篇精選集),(以上三書收入於梨華精選集)。 2016 《夢回青河》、《花開有時》(於梨華精選集) 2017《林曼》(於梨華精選集) 推薦者簡介 師範 本名施魯生,1927年生,江蘇南通人。中央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工業規劃,高等考試及格。曾任野風文藝半月刊主編,公民營生產、貿易等公司主管、董事,1988年在台糖公司業務處處長任內退休。2004年出版了11本一套的作品全集,曾與一群對文學充滿熱情與理想的同事合資創辦《野風》半月刊,對文壇影響深遠。日後在文壇大有名氣的作家,如余光中、鄭愁予、墨人、夏菁、劉非烈、楚卿、郭楓、郭良蕙、丹扉等,都曾在《野風》撰過稿。 廖志峯 允晨文化發行人、作家,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曾任廣告公司文案、國會助理,現任職於出版社,著有《書,記憶著時光》。喜歡電影, 旅行,咖啡和茶,偶而拍照,隨筆散見報章。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